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突出“五性” 构建有效课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突出“五性”   构建有效课堂

镇中心小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的指导下追求师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课题《常态下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我以新课程的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提高,重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着 “向40分钟要效率”的原则,几年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得到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设计情境蕴含“问题性”

设计情境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之前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铺垫激趣。而在教学中,教师有时煞费苦心、绞尽脑汁设计出的情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相反却遭遇多情反被无情脑的尴尬。“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重要的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鉴于此,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应紧紧围绕“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激活探究的积极情感,提供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三个目标展开,通过教者巧妙地把数学学习内容转换成一串串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在新知内容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希望探寻究竟的情境。

 所谓“问题性”,是指情境中必须蕴含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能使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思考的数学问题。总的说来,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往往可以激发人们探索未知世界,寻求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从而解决由认知冲突产生的疑问,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情境必须具有“问题性”才能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首先拿出四张花色不同的扑克牌让学生边猜花色边抽牌,前三个同学居然都抽出了自己说的牌,而且都是同一花色,基于课堂实际情况,我改变教学思路板书“一定”,然后再顺水推舟提问:如果再让一名同学上来抽牌,还一定能抽到这种花色吗?学生们难以确定便不置可否,我就让一名学生上台抽牌,结果抽到了其它的花色,这样就让学生很直观地感知了“可能”。当我把牌换成了同一种花色的时候,学生已经能够清晰地分辨出“一定”和“不可能”,毋庸更多说明,学生就已初步感知了事件发生的三种状态。教师为学生构建的问题情境给他们的思维碰撞提供了平台,每个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辨析和交流解决了问题,学生的数学品质也得以有效培养。

二、组织活动伴有“思考性”

数学思考是数学活动的本质。但在课改实践中,有些教师对“活动”作了片面理解,“活动注重的是生动活泼的形式”,追求的是课堂气氛的“热闹”,惟独缺少的是活动中数学思考的含量。结果,精心设计的活动,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数学课的活动是数学化的活动(而非游戏活动),操作是数学化的操作(而非程序操作),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思考。因此,数学活动应突出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去获得一些发现。如此,“活动”对数学来说才是有效的,对学生来说才是有益的。

例如还是《可能性》一课,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可能性”后,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摸一摸、议一议、说一说”等形式进行实验、比较、分析、猜想,最后通过验证获得知识技能,教学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课堂上,我给学生准备两个纸盒,A盒装了6个白球,B盒装了3个黄球和3个红球。投影逐步出示A盒和B盒,先摸A盒中的球体验“一定”和“不可能”,再摸B盒中的球体验“可能”,然后小组内互相摸一摸、猜一猜体验“可能性”。接着让学生思考: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到白球?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到黄球?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到红球?通过议一议、说一说培养学生的猜想推理能力,也发展了数学直觉。最后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盒子里三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摸到?学生在动手操作后理解了可能、不可能和一定这三种状态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相互转换,从而感悟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促进学生数学思维长效发展。

三、开展合作体现“实效性”

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我们教师广泛采用。怎样避免课堂实践中“合而不作”或合作只是留于形式的现象呢?我想组织合作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有讨论的需要吗?二是问题值得讨论吗?只有学生对研究的内容发生兴趣,仅凭个人力量难以完成,又很想知道“为什么”时,学生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也才能因其必要性而凸显合作的价值和魅力。

其次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组织开展合作交流的形式要为学习内容服务,服从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当教学内容开放性、探究性比较强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才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例如,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课伊始,我使用课件比较快地播放了来小熊家参加生日会的各种小动物,让学生数一下各种动物的数目,因为小动物太多,速度又快,学生数不过来。这时,我说:“想想办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些小组就开始商量,分工合作。在小组内,有数小兔数目的;有数小狗数目的;还有数小象、小猫等数目的。又放录像一分钟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统计任务。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合作学习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热情,提高了合作效率。还有如《密铺》这节课,在讲平面图形密铺问题时提出问题:在房间里铺地砖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还有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靠个人能力完成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我让学生利用电脑课件,分组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时,发现有的同学提出用一种多边形密铺,也有同学提出多种多边形共同密铺……各个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的气氛相当热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学生在合作中取得了成功后的轻松、兴奋和快乐,体验到了合作的需要,实现了真正的富有实效的合作共享。

四、进行评价不失“客观性”

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在不断地学习研讨与实践探索中,越来越认识到:要让学生真正轻松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激发创造精神,就必须摒弃以往形式单一、内容统一、唯师独尊的考试评价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鼓励引导为主的开放式评价。采用开放式评价,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因此,现在的数学课,你会发现表扬变成了评价的代名词。不信你听,这边“行,行,行,你真行!”的赞赏声刚停,那边熟悉的“棒,棒,棒,你真棒!”的喝彩声又起。即使对带有“硬伤”的学习错误(有时并不能否认错误的价值),教师们也早已学会了用“你的回答离正确答案已经不远了”去“从容面对”。于是乎,评价中本应有的批评绝迹了,中肯的意见难见了,吹捧式评价盛行了!常言道:“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败得失都是收获。”仅剩“甜”味的评价注定是会让学生患上“营养缺失症”的。那么,初衷良好的评价何以走向愿望的反面?真正有效的评价之路又在何方呢?

回到课堂,其实我们并不反对表扬,但我们需要的是带有真情、有理有据、恰到好处、客观的表扬;我们同样倡导赞赏,但赞赏不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不负责的随意性夸奖,须注意赞赏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只有把“鼓励赞赏”建立在客观性评价的基础之上,敢于并善于做到;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的,就理直气壮给予表扬;学生的见解不够完整的,就巧妙精当地进行点击;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的,就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只有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孩子在师长的评价中明确方向、掌握方法。评价才能显示其应有的价值和魅力,评价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真正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五、拓展应用注重“提升性”

新课改以来,数学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表现在一些教师把数学“用于生活”的热情有余,而“高于生活”的思考不足。一些教师把“学以致用,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片面、想当然地理解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便达到了数学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导致对大量应用性题材的选择,教师们更多的是考虑其“生活味”而很少考虑其“数学味”,更有甚者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味”。这样做,其果是“应用”不仅没有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反而使数学失去其本义而沦落为生活的附庸。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因为对小学生来说,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去,目的并不在应用本身,目的依然是数学学习。所以面对“应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应用对提升学生数学理解的价值,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选取的生活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数学价值,既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又得尊重数学的本质,讲究科学、严密,能够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其次,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以此逐步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后,教者从一盒牛奶的包装入手,启发学生思考并实践,将6盒牛奶包装成一大盒,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哪种包装方案最节约材料?商场里一大盒(6小盒装的)牛奶又是怎样包装的,为什么要这样包装?学习了体积后,可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你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小石块、马铃薯等)并写出测量的方法和主要过程。这样的应用,学生有思考、有实践、且策略多样,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数学课堂教学应摒弃虚假浮华,讲究求真务实。即求真理、用真心、出实招、务实效。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老师 让数学作业焕发色彩    下一篇:课堂教学呼唤教育机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