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探究拖堂成因,提高课堂效率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4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永康市城西小学  徐巧军

  【内容摘要】拖堂现象在本学期有过之而不及,而拖堂对学校教学秩序,学生身心健康、人生安全、守时习惯的养成都会拖后腿,危害极多。规范语文教学常规,应该从不拖堂开始做起。造成拖堂因素很多,笔者分别从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目标高,课时容量大;教学设计缺乏主线,教学过程杂乱无序;突发事件处理,缺乏教育机智;无效行为充斥课堂,排挤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主要从这四方面分析引起拖堂的原因,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

  【关键词】 拖堂  课时容量大  缺乏主线  教育机智  无效行为

  “悦耳动听的下课音乐声刚响彻学校的每个角落,我们就像小鸟一样拥出了教室。操场上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一幅多么习以为常的场面,可是,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却是美好的遐想。往往下课铃响了,少则2、3分钟,多则5、6分钟,教室门陆陆续续才打开,学生争先恐后的冲向厕所,嘴里不停嘟囔:又没时间休息了……这样的情景,在日常教学中已经见怪不怪了,更何况本学期时间紧,课时重,每位老师一开学就像上了发条,马不停蹄地加班加点,拖堂现象有过之而不及,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有关研究表明:拖堂危害极多:一、它会扰乱一个班级以及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二、学生没有课间休息,影响下一堂课的正常学习,甚至会影响到和拖课老师的良好关系。三、拖堂反映了教师自身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也不利于学生守时习惯的养成。四、拖堂,让学生下课匆匆忙忙上厕所、准备下一堂课,极易发生意外。因此拖课简直是费力不讨好的无用功。教育局也专门发文强调,按时上下课,保证学生活动时间。可为什么拖课现象屡屡存在?笔者联系自身以及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发现问题的根源最主要是一线老师对语文教学规范的理解和操作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下面是笔者觉得必须引起重视的几个语文课堂拖堂原因,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共鸣。

  一、脱离学生实际,教学目标高,课时容量大

  想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有效,因此有老师恨不得把一节课的时间当两节课使。在参加金华市“领雁工程”学习时,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长城》第一课时,他是这样设计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3、形成一定的捕捉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产生了解祖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为了达到目标,安排了7个板块的教学:

  一、课前谈话,激趣揭题

  二、整体感知长城的雄伟壮观

  1、生字词教学

  2、课件演示:长城的地理位置

  3、交流长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三、研读长城的雄伟

  1、研读第一小节,抓住重点词“一万三千里、崇山峻岭”感受长城的“长”。2、研读第二小节,联系学生实际体会长城高大、宽;课件标示长城巧妙的结构。

  四、研读长城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1、交流:走近长城,你会想到什么?音乐声中师生共同吟诵第三节。

  2、录像播放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画面。

  五、情感提升,出示外国朋友对中国长城的评价。

  六、练笔拓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自豪,你也能这样赞叹一下吗?

  七、情感碰撞:目前长城遭到破坏,请同学们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做一名保护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小卫士。

  这堂课,整整拖延了15分钟,满满当当,不禁让听课老师质疑:第二课时到底还要学什么?从预设的目标看,很好的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细心想一想,学生能达到这么高的要求吗?给学生上课,就应该给他们所需要的,给他们能接受的。站在学生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的学习难点、重点。《长城》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可定为A、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等词语。B、熟读课文,整体感知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C、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长和雄伟。第二课时的目标为:A、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以及作者对长城的种种联想。C、体会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激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同情,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目标简约,操作性强,在课堂上才有足够的时间攻破重难点,完成目标又能按时下课。学生怎么能不喜欢?

  很能体会,公开课的老师很想在一堂课的时间里展示自身的语文素养,高超的教学技能,新颖的教学手段……为了表现课堂的整体、完美,不惜牺牲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结果背离了一张一弛的学习之道。给目标瘦身后,更应该给教学内容减肥,我们知道,一篇课文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有许多,但并非要全盘都教给学生,它需要教师依据年段和单元目标、课文特点、学生情况等大胆地对教材进行重组,提取最有价值的部分进行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没抓到。又延迟下课,学生怎能喜欢?

  老师在《长城》一课中,多次利用课件、资料来充实学生的想象,对长城有了更深的印象。语文课应该得意不忘言,可这堂课,除了留下形象,还留下什么呢?因此在课上多读总没错,崔峦先生曾经讲过:“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而老师安排的课时容量挤掉了学生读书的宝贵时间,真是得不偿失啊!

  二、教学设计缺乏主线,教学过程杂乱无序

  还是在“领雁工程”学习时听到的另一堂课《掌声》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如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二、你读我听:同桌互相听

  三、理解“小儿麻痹症”,如果你得了这种病,会怎样?英子怎么做的?

  四、学习生字词。(兴许是老师一时紧张忘记了,又重新插上生字教学这一环节)

  五、指名读课文。学习第2、3自然段,掌声让英子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

  六、指名分节读课文。

  七、以英子的身份给给过她掌声的同学写一封信。

  上到第5个环节,离下课还有5分钟的时间,老师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调,但还是拖延了4、5分钟,课堂草草收场,学生走出教室一脸茫然,掌声的巨大魅力没有在学生的心底起一丝的波澜,同时也被老师上课的杂乱无序给弄晕了头。

  整堂课教学设计应该是梯度性的,一步步的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处,了解人物内心。《掌声》的第一课时,无非就是课题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选取哪部分内容教学这四大板块。刚接触文本,连最基本的课文生字词都没读通,就要求学生去感悟掌声的作用,未免有些拔苗助长。况且老师东戳一枪,西打一耙,试问:自身对课文了解多少?因此,要使40分钟高效而不拖课,关键要老师备好课,认真钻研文本,精心推敲每个教学步骤,搭建好课文教学最基本的框架。设计时,可以抓住文章主线,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质疑,还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然后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涵盖全文,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既省时又高效。例如笔者在教学四下《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设计了以“桥”引入,质疑“生命桥”;走进故事,了解“生命桥”; 品评词句,感悟“生命桥”;争相传诵,延续“生命桥”四个环环相扣的板块,联系的纽带就是文章的主旋律“生命桥”。又如:《鸬鹚》一文中的“一抹”就是一个牵一词而动全文的关键词,整篇课文的内容也都高度聚焦在“一抹”这个词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就以“一抹”为切入口,帮助学生确立了两个研读专题:①为什么用“抹”?②抹出了什么?因此,让板块设计梯度性,让教学过程合理有序,才是向高效课堂进军的正确道路。

  三、突发事件处理,缺乏教育机智

  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生活体验不同,在课堂上出人意料的回答,有些甚至是故意捣乱,我们无法去预设。也正是这不可预知,让我们有些老师乱了手脚,不知所措,导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例如:有一位老师教学完《盘古开天地》一课,让学生谈谈对盘古的感受,他们都能感受到盘古的伟大,一学生突然发问:“盘古开天地是真的还是假的?”一时在班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好几个学生也附和:到底是真是假?教室里顿时闹哄哄的。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说真的吧,明摆着欺骗,说假的吧,课文的情感基础架空了,盘古的“伟大”马上犹如纸做的老虎,不堪一击。老师一时之间也没了辙,不知如何回答。课堂在学生议论纷纷中结束,作业只能布置在课后完成。谁知道有几个学生记着做呢。如果这位老师有超强的应变能力,这么回答:“盘古开天地是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故事中有一样是真的。读故事,我们一般不去关注故事的真假,而是关注故事的令人感动或精彩的地方。神话故事最让我们关注的是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既帮助学生体会不一样的书籍,阅读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又平息了一场风波,教学按照原轨道进行。因此,碰到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不要死守着教案不敢放手,随机应变的调控教学过程,灵活机智地选取教学内容,对瞬息万变的课堂作出巧妙的处理。同时精心预设教学过程,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情况,提早防备,做到胸有成竹。即使发生意外,也能冷静处理。

  著名特级教师金明东在执教《一只小鸟》时,提问:“这些小孩子,他们为什么要捉小鸟?”没想到,小组交流后,有个学生笑嘻嘻地说:“因为,因为小孩子肚子饿了,想把它烤来吃。”顿时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听课的老师也议论纷纷,都想看看金老师如何化解这一意外。只见金老师严肃地说:“别笑。小伙子,我告诉你,学习是一桩很严肃很认真的事情,课堂中的话要述出有据,学习要读到课文里边去。可以再说一遍吗?”会场鸦雀无声,那位打岔的学生也许意识到了错误,一本正经地说:“可以。因为小孩子们想听小鸟唱歌,如果把它捉住了的话,随时都能听到它的歌声。”金老师马上表扬说:“为他的这次发言,掌声!”整个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说实话,如果笔者当时在场,肯定被这位学生有意的打岔给慌了手脚。金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镇定自若,几句话不仅让打岔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课堂继续有条不紊的进行,这一不和谐的声音反倒为课堂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也让我们对金老师高超的教学素养、对课堂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们只有在平时多多学习,多多反思,认真钻研文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才能“平复”课堂上的“意想不到”。

  四、无效行为充斥课堂,排挤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有老师经常抱怨:上课讲,下课也讲,口干舌燥,作业还是错误百出,上课如虫,下课如龙,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试想,老师为什么会喉咙冒烟,一堂课喋喋不休,学生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吗?对此,笔者深有感触,曾有学生在小练笔上就悄悄留言:希望老师不要抢话语权,给他们更多说话的机会。老师轻松,学生学得自主、快乐,又能按时下课,何乐而不为呢?问题是,很多不需要说的废话、花俏的教学手段、无效的教学形式充斥着课堂,排挤掉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导致拖堂,费时、费力,学生苦不堪言。

  如在讲《燕子过海》中“燕子在海上飞行”一段时,一位老师让学生扮演“燕子在海上飞行”,于是,同学们有的“扇动翅膀”,有的趴在地上表演“停止了呼吸”,有的表演“伏在甲板上休息”--每一只“燕子”都是满脸微笑,幸福开心的样子,无处可以寻觅到“燕子不分昼夜地飞呀飞”的艰辛的影子。达不到教学目的的表演环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甚是可惜!

  还有在课堂上,经常看见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果每个小组里能进行分工合作、真正讨论起来,让小组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那是相当受学生欢迎的。可观摩很多课堂,小组合作只是一种摆设,凸显老师多样的教学方式而已,对学生的学习收效甚微。

  课堂中浪费时间的无效行为还有很多,如没有主题的乱拓展,课件喧宾夺主,教学时间分布不均等等。能不绕圈子的绝不兜圈子,能不讲的就不讲,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其实,造成拖堂因素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规范语文教学,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从不拖堂做起。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道芬:小语课的“拖堂”现象应避免[J]. 四川教育, 1990, (06)

  [2]张璧宏:拖堂的原因、后果及对策的研究[J]. 基础教育参考, 2006, (11)

  [3]李晓霞:提高教学有效性,从不拖堂做起[J].《天津教育》,2009年,(08)

  [4] 失之东隅,收之“东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探析如何规范小学语文预习    下一篇:三维溯源,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