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有效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2-0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松门镇中心小学 沈菊丽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年级课外阅读要求:“培养中年级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小于 40 万字;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可见重视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但是中年级学生年龄小,阅读课外读物往往根据个人喜好,随意性,盲目性大,不知道如何去读课外书,收效甚微。中年级的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好书伴学生成长,为孩子的阅读抹亮生命的底色!笔者从择优推荐书籍,使学生读好书;激发兴趣,使学生爱读书和教给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三个方面谈谈在指导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择优推荐  读好书   激发兴趣   爱读书   教给方法 会读书

  课外阅读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古今中外的众多有识之士,无不重视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鲁迅则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年级课外阅读要求:“培养中年级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外阅读总量不小于 40 万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可是由于中年级学生年龄小,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因此,他们的课外阅读是随意的,盲目的,许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读书方法,读书效果不理想。那么中年级的语文教师该如何适时地、有计划地对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培养中年级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在指导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时的一些行之有效做法。

  一。择优推荐书籍,让学生读好书

  供学生阅读的材料可谓“汗牛充栋”、“鱼目混珠”,并不是都适合学生阅读。由于中年级学生受生活阅历、识字能力的限制,对课外书籍的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倾向性。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有益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正如别林斯基说得:“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可见选择好书籍让学生阅读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择优推荐书籍,使学生读好书呢?除了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水平的读物,因为只有这样的内容,才能打入他们的精神世界,引起他们的共鸣。我向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与课文配套的延伸阅读;二是典范的文学读物,主要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三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

  比如,我根据教材及中年级学生的思想实际列出如下书目推荐学生阅读:儿童诗有《蓝萤火》和《地球的孩子早上好》;寓言有《中国寓言精选》;儿童故事有《中外战争的故事》、《汉字的故事》 和《阿凡提的故事》;童话有《张天翼童话》、《郑渊洁童话》、《艾丽丝漫游奇境记》《假话国历险记》;儿童小说有《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吹牛大王奇游记》;儿童科学文艺有《十万个为什么》、《尾巴》;优秀期刊有《七彩校园》、《小学生时代》等。每学期要求学生至少读老师推荐的三至五本优秀作品和二至三份优秀期刊。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图书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可见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的引导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点燃学生爱读书的火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一)道理激趣,诱发阅读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平时,我利用板报、橱窗、队会、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经常向学生讲述这些名言,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故事激趣,激发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都爱听,特别是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讲,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于是,随着我的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聆听,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我往往嘎然而止,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情节更精彩,可是想要欲知后事,还要从书中的原文里去找寻答案。此时,我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就这样《安徒生童话》、《郑渊洁童话》、《哈利·波特》、《鲁滨逊漂流记》、《艾丽丝漫游奇境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一批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就这样在我们班传阅起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读书欲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逐渐播下爱读书的种子。我想:这种让学生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进而主动去进行阅读的方法,对孩子来讲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三)活动激趣,保持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容易,保持下去很难,为了巩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我利用每周的语文活动课时间进行交流展示。如:介绍自己这周阅读的课外书、讲故事、朗读比赛,说读书心得等,有时讲大事要闻、奇闻怪事、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这样,在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许中,每个同学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加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是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因此,教师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使学生爱读书,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兴趣虽然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阅读是达不到阅读的效果。如: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读书,应有科学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拓展所学知识的广度,达到一定的深度,还能使终生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生的人生轨迹,成为其生命成长过程中受用不尽的财富。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基本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一)以教材为例子,教会学生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语文课本中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写,古诗、童话、寓言怎样理解,都要传授方法给学生,为课内和课外“铺路搭桥”,才能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中,我以课内教材为核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文章书籍,如学了《渔夫的故事》,就指导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学习了《寓言二则》,就指导学生阅读《伊索寓言》等,

  此外,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佳篇名著时,按课堂上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初步感知→整体把握→精读赏析→积累运用。首先快速阅读目录,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问问自己想从中得到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泛读全书,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最后找到你想精读的内容,欣赏其精彩片段,品味其独特写法;有兴趣的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阅读的成果。这样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

  (二)教给读书方法,教会学生精读、略读和浏览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掌握必备的读书方法是独立阅读的基础。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传统的优秀读书法和当代科学有效的读书法。如常用的阅读方法:略读、浏览、精读等,还介绍了魏书生的“四遍入步读书法”。并要求学生读长篇小说时,宜用速读、跳读、消遣法,先读“序言”,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故事大概,就可以一目十行了,从中体会作者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感受人物的意义之所在。在读短篇小说时,宜先默读一遍,然后用朗读法将形象声化,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领会作者对社会的剖析。在读散文、诗歌时,宜用朗读、咀嚼法,读出节奏、重音,于读读背背中理解形象的意义,品味其中的哲理和美感。在读知识性短文时,采用精读法、图解法,辨析作者观点,图解文章的总体框架及思路,写旁注,作摘录,备日后之用。这样,针对每篇文章的内容,介绍恰当的读书方法,不仅能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

  (三)倡导自主摘抄,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另一种手段,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将外部语言进行内化,从而“有所得”的一种手段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的许多东西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因此,从意义上讲,摘抄是具有“养成习惯性”的更深一步的阅读。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摘抄的方法。

  1、摘抄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

  每读一本书,一段话,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要求: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学生,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一般学生,要求做到在熟练地大量、广泛阅读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阅读对象,精读,再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具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要求做到学习浏览,进行预习性的大量阅读,收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写读后感,对文章进行自我简单的赏评式分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鼓励个性化的摘抄

  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版图。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学生在画画期间也在思考摘抄的内容,从而更好地回忆和积累。因此,我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摘抄作业本”,一年下来,学生们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同学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同学们认识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以后作文会轻松很多,感到自己有话可写,写出来的句子美了很多;可以促使自己读得更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

  学生的阅读面广了,摘抄量大了,随之带来思维的活跃,思想的开放,观点的创新。“大量阅读,自主摘抄”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抄”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样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并使自己的阅读技能得到发展。这样,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只有通过不断开展课外阅读,才能使知识的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加宽加深;才能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才有可能。正如一位作家所说“没有书本的滋润,我们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因此,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需要透过浮躁的语文教学现状,寻找语文教学的真谛、真理,都应学会沉心静气,潜心钻研,练习朗读,诵读经典。这样,我们才有信心做到: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的时候, “我就是语文!”让我们为孩子抹亮生命的底色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党玉萍:《大量阅读,自主摘抄--中年级学生课外指导策略 》

  2.矫春丽:《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运用“蒙太奇”,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doc    下一篇:有效预习开启阅读教学的“导航”之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