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朗读的策略探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6-2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邹晓玲

  摘要:现在,随着新课改理论的不断深化,人们已经认识到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于是人们将研究的侧重点转移到了阅读方法上,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朗读作为重要的阅读方法,它可以使学生理解力、欣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朗读,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策略,让有效朗读回归语文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朗读策略

  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我们不难看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被定位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朗读,更要训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朗读。朗读既是一种审美活动,又是可以伴随学生一生的技能,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避免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走入误区,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种阅读方法,我们要重视朗读,并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指导和训练学生朗读,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运用多元评价的策略鼓励学生朗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朗读在追求灵活、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越走越远。

  一、必须重视朗读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朗读。

  “我们的汉语普通话,既富有表现力,又具有音乐性,是很优美的语言。”(武汉大学李格飞教授语)而要表现这个语言的特点,就要朗读。朗读可以把文字透彻地表达,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学生可以透过朗读体验到语文的趣味性,学习正确的读音、语法、语调、语气……充分欣赏文字的美。因而,朗读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朗读中,感受文化的冲击,学会鉴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但通观全局,由于目前高考、中考等对此不进行考核,朗读教学至今常为中学语文教学所忽略。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中,经常能听到学生朗读的声音,可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教师受功利影响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引导进行的是无效朗读,忽略朗读,或者为了朗读而朗读,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起不到关键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效果不明显。另外,很多学生不爱朗读,在校在家都不够自觉去朗读,通常表现在朗读时不出声。导致学生文字表达、语言运用以及文学阅读欣赏能力较差,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投入更大的精力,引导学生认识到朗读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朗读训练,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韵律美、文字美,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美。一次优质的朗读是一种美的享受,每当学生切身沉浸在朗读所带来的美感时,都是在进行一次陶冶的过程。在美的熏陶里,学生的自我修养必然会不断得到提升。最后,它可以使学生理解力、欣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综合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加强朗读技能训练,引导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连树生在 《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提出:“朗读要求一定的技能,一定的艺术性。朗读教学法,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的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1]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切实的掌握朗读技能,才能够为学生的有效朗读打好基础。

  (一)训练朗读技能,提高朗读质量。

  (1)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特殊的情感基调,如对其感情基调不能准确把握,那么一切朗读技巧都成了空谈。想要准确地把握感情基调,首先要先扫除阅读障碍,只有读懂读通顺,才能彻底理解文章中字里行间的意义,才能明白文章潜在的言外之意,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自然而然也就准确把握情感基调。

  如在教授《最后一次演讲》时,我首先带领学生扫清文中的字词障碍,然后就是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如果学生对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不了解,对反动派的卑劣无耻行径的一无所知,那么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章中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就更无从准确理解这篇文章了。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理清了这些历史知识,梳理了创作背景,使学生掌握好了感情基调,在朗读时就容易把握情感节奏,跟随作品的情感而抑扬顿挫了,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意义了。

  (2)注重朗读技巧

  1、读出感情

  在一篇文章中,往往会有一些字词或者句子能够将文章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即使不能完全表达出来,这些字词或者句子也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朗读中的重音,则是要将这些词语或者句子加重语气读出来,读出文章的感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例如在《范进中举》中:“屠户所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了过来”这句中的“攥”字不仅是动词,同时也能表现出胡屠户的虚伪做作,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必须要对这些词进行重读,读出人物形象,读出文章蕴含的感情,也让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2、读出层次

  在朗读文章时,我们往往提出要注意停顿。在朗读中的停顿是指在朗读时,段落与段落之间、语句之间出现的间歇。停顿的目的有两个,其一是由于人生理或者是句子结构的需要,必须要停下来换换气 或者是停下来让文章的结构更加分明;其二是为了使朗读者更能准确、强烈的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让听者有充分的时间理解、消化朗读的内容。

  以《变色龙》为例,这是一篇小说,篇幅长,段落多,在教学时,必须要让学生根据需要适当进行停顿,这样不单读得舒畅,而且读出层次,使朗读效果更明显,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3、读出韵味

  在朗读中,运用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 ,更能读出文章的韵味。朗读的快慢通常称为朗读的速度,它对于表达不同文章的不同情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朗读的速度主要分为慢速、中速和快速三种形式。语气则是说话时人们针对某种事情或行为所秉持的态度。语调即说话时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在朗读时,语速、语气和语调三者要兼顾。

  如在朗读李白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第四段抒写了诗人的心愿。这是个人生活的苦难中迸发出的强有力的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三句,理想崇高,境界开阔,要读得激情奔放,铿锵有力。结尾发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感慨,既是对理想难于实现的感慨,又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决心,更有一种悲壮感,语速不能过慢,而且要读得坚定悲壮,掷地有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在朗读一篇诗文时,语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文章的情感起伏变化而作出变化的,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的表达出文章所表现出的情感变化以及思想感情。

  (二)灵活运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永远与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密切相连,所以朗读应该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时,我们不能机械单一地让学生齐读或自由读,要精心设计,并且注重朗读的多样性。实际上,朗读的方式种类很多,教师应该认识到每种朗读方式的不同作用和适合的文学体裁,并且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应用各种朗读方式,从而使教师能更好的教,学生能更好的学。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自由朗读、跟读学读、感知性朗读、模仿性朗读、熏陶性朗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朗读、配乐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例如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首先,我会让学生听范读,让学生初步体会这篇课文的基本语调;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大致脉络;然后,我引导学生有重点地串读课文,品析课文思路。再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自由选读,品味文中的佳词、美句、精段,紧接着,我选择几个段落,让学生分角色进行个性化演读;最后,我把重点段落标出,让学生进行背诵。一节课下来,发现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后,对《背影》理解得相当深刻,真切领悟到父亲那深厚的爱,从而使我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探讨恰当而又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和在提高朗读效率。

  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教师要及时、恰当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评价语不仅能够给学生反馈,也能够激励学生,使其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追求评价的实用性,也要追求评价的艺术性,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最大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朗读、爱上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一)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完后,由教师指出学生朗读时的优点和缺点,这个方法自然省时,但是经常由教师单一来评价学生,未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课堂上除教师的评价外,我们更应该加入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我时常让学生谈谈为什么这样朗读,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再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得到收益。此外,听的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的指导和自身的感受,给朗读的学生提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只有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完美的结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多元评价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评价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

  (二)个性化的评价对象

  首先,朗读的评价要体现个性化。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的差异,导致他们学习上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所针对的进行评价。因此,在评价时,要因人而异,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只有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评价,才能深入挖掘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三)的激励化评价语言

  卡耐基曾经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既可以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维持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我们要经常用肯定性的评价语言来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当然也要客观实际的对学生的不足作出指正,使学生认识到自我努力和进步的空间,通过自我提高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我们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除了“好”、“很好”以外,应该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地激励性评价,可以针对某个学生在朗读中的某个闪光点进行具体的赞美。

  朱自清先生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义蕴,同时吟味它们的节奏。”[2]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作为一种阅读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要重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能形成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能正确解读文本的内涵,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文献参考:

  [1]连树生.中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123.

  [2]朱自清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114、107.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高度融合    下一篇:探讨山区学生如何写好读后续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