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良好习惯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0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黄桂珍

  摘 要:小学教育需要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注重实效,除了学生当前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外,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开始。

  关键词: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 课堂实效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有效的教学才能保证有效的学习结果。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实效呢?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可以从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开始。

  一、培养专注倾听的课堂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正是小学生刚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文字的奠基阶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无疑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须从专注的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静心专注地倾听老师讲课呢?教师的组织教学和课堂语言表达技巧尤为重要。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分散,教师可以用饶有兴趣的导语引入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或用点头,目光交流等表示鼓励的动作与学生互动交流,使其共情,以达到积极专注地倾听。

  二、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或反映,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密切联系。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判断。教学《争吵》一文中,学习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读自悟”:1.哪些词语能体现出爸爸的责备?2.怎样读出爸爸的责备?3、你怎样理解爸爸所说的“应该”与“不应该”?促使学生反思教师的引导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研读文本的过程!

  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会联想、迁移。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的时候,教师先启发学生联想“春风的样子”、“柳枝生长的过程”通过联想、迁移,学生很快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通过表象发现本质——这是一种深入思考的能力。语文课堂上,持之以恒的读书与思考,犹如源头活水,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在课堂上师生一起逐浪。

  三、培养有条理地表达的习惯。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首先,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以一节“开卷是否有益”的口语交际课为例:教师通过营造语境刺激学生,唤起说话的欲望,“有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多读书是非常有用的。有人却说“开卷未必有益,读了不良的书籍反而会‘中毒’”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根据自身阅读经验,马上就跃跃欲试,有话要说了。要想说的效果好,还要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能说”有条理地把话说清楚。接上例,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列举事例论证观点,最后得出结论。要想说的精彩,吸引听众,还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通过语速、语调的变化, 借助眼神、面部动作等肢体语言把内心的情感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敢说”是基础,“能说”是基本要求,“会说” 才是目标之所在当然,还要把说话能力的培养与听、读、写的培养相结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真正使学生“能说”。

  四、重视当堂练习,养成随堂检测的习惯。

  课堂练习是及时检验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法,也是师生良好互动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顺利完成教学双边活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课堂练习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随堂检测等,以随堂检测来说,一要精选练习题,练习题的选择要涵盖课堂授课的知识点,体现内容的完整性、针对性,让每一道题都发挥价值,力求精练。二是练习设计要有梯度,分层设计,由浅入深。三是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达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

  五、培养广泛阅读的习惯。

  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古今中外许多卓有成就的思想家文学家如孔子、周恩来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博览群书,善于从大量书籍中获得知识。鲁迅先生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我们提倡广泛阅读,是认为语文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语文素质、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而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阅读。怎样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呢?(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看到知识这一海洋的广袤无垠和缤纷色彩。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读书活动培养阅读兴趣。如举办“书香校园”阅读活动,开展读书读报竞赛活动、运用竞赛的办法,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很有效的手段。(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如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的略读法,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的精读法,提高阅读速度的默读法,积累和运用的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附近图书馆、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让学生个性化阅读。还可以结合课文教学向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动员学生订阅有关报刊,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的课外阅读建立在自觉、自需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给予评价、激励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夯实文化底蕴。

  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过程中,从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开始,从学习习惯中形成语文能力,经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过程提高课堂实效,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和谐生动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