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如何培养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0-08-09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梁维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获取信息的思维过程,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面对学困生,由于他们长期处于班级“底层”,他们长期得不到同学的尊重、老师的器重,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缺少“合法”的学习权利和人格地位,他们最怕老师批评、讽刺,最怕同学嘲笑,最怕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他们往往担心在课堂上表现不佳而被老师责骂、批评。基于学困生的这些特征,应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以艺术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现实、面对现实、战胜困难,让学困生的能量激发出来,才能创造出惊喜和奇迹。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的阅读理解力,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通过品词析句培养学困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所以要提高学困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应从理解词语的意义入手,对词语的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老师经常采用学生查字典、拆词释义、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等办法引导学生理解词义,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这无疑是长期积累起来,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理解词义,不能停留在词义的注释上,而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词语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用意。如《詹天佑》第四自然段中第一句话:“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中的“毅然”,我为了让学困生切实理解好这个词语,先让学生把这个词语去掉,读一读,看句子通顺不通顺,再添加上去了,再读一读,又会有什么好处。事前通过让学生预习时查阅字典,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坚决的,毫不犹豫”的意思,并通过联系上文,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更能体现出詹天佑为国争光的信心和决心。

  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点之一,培养学困生理解句子的能力有两个要点必须把握,一是选择切入点;二是设计理解的思维坡度。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是减少对课文内容方面的繁琐提问和讲解,多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这不仅是语文学科特定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符合小学语文课改的动向,因为课文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与儿童的口语相近,无须逐字逐句深究其底蕴。但也并非说阅读教学不必理解句子的内容,只是要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找准那些表达精辟,内涵丰富,思想性强的句子。让学困生深入理解,在这前提下,才能理解课文内容,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把要理解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小问题,为学生的理解铺设一个思维坡度。通过老师提出问题,对学困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加深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进行《詹天佑》一课的阅读教学,课文的第一句话涵盖了全文,是一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句子,可以通过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有然后回答问题。如詹天佑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等专业方面,表现了出众的才能和取得非凡的工作成就,所以说他是”杰出“的工程师;说他是“爱国”工程师,是因为他不怕困难,面对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毅然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以及联系他所想、所说、所做的,这些都表现了詹天佑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分析,学生自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通过解决课后问题培养学困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大多数课文后面都编有一两道问答题。这是编者为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而设计的,要让学困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必须要作耐心细致的引导,让学生回答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灵活地组织语言。学困生回答问题的能力不强,主要是理解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不够理想。这就需要老师平时重视学生对课后题的理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第一题有两个问题:(1)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2)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学时,一般可以安排如下的步骤:首先,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细读课文,围绕问题品词析句,以问题为思维定向,使学生直奔教学目标。这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避免教师多余的提问。如上述第一个问题其实是概括了课文主要内容,能在课文中找到具体的答案。在细读课文以后,再让学生组织语言(可以适当运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如:“可怜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因为这是大年夜……”从“可怜”“又冷又饿”“大年夜”中体会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和辛酸的生活境况。这样,通过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到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其实也是对课文的理解过程,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并努力使学困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话可说,以便于教师能有机会、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矫正,切忌只向他们提出问题而对他们如何作答心中无数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归纳课文内容培养学困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归纳文章的段意和主要内容是对课文内容全面、深入的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学困生阅读的最高要求。正因为归纳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所以,所归纳的课文内容,前提必须是正确可靠的。概括前必须要以正确的段落大意为基础。不能说因为是学困生,做到有话可说就行了,要说,一定要说得有针对性,即使是片言只语,也必须具有内容的正确性。在指导学困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作相应的指导,如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詹天佑》一课,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清朝末年,事件的起因是清朝政府要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的控制中国的北部,纷纷想争夺修筑权,事情经过是在詹天佑的主持下,通过战胜一切的艰难险阻,终于提前竣工,结果是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通过把以上的要素找出来,然后所这些内容串连起来,就基本能把课文的内容概括出来。而对写景状物的课文,一般是按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连段成篇的,它为我们提供了概括主要内容的依据。如六年级上册第四课《索溪峪的“野”》,课文通过抓住了山、水、野物、游人等的特点,把景物特点与人的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所以可以这样概括主要内容:文章通过写索溪峪的山野、水野、动物野和人野,描述了作者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

  综上所述,还需要强调的是,要让学困生做到真正理解,则要重视他们对理解的表达,如果对所理解的内容意思表达不清楚、不完整,就不能算真正的理解,我们只能通过让学困生表达,以此测量他们学习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表达,才能测量学生的水平,给以适当的评价和矫正。只有经过不断的让学困生“表达——教师评价——学生习得”这个过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如何围绕单元训练专题进行作文教学    下一篇:浅谈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有效渗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