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提升对话质量 构建生命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松门镇第三小学  孔君芬

  【摘要】语文课堂要注重体现平等对话理念,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体现人性的关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生本平等对话,挖掘丰富的内涵。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生生平等对话,展示过程的美丽。

  【关键词】平等   对话     生命    课堂

  教育学家克林伯格认为:所有的教学,都进行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在他看来,教学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

  面对新课改,语文课堂要注重体现平等对话理念,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建构一个开放的、生成的语文课堂。使教学进入一种师生共享的境界,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的释放。那么,我们如何引领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呢?

  一、师本平等对话,体现文本的魅力

  只有把握好教材,才能和学生交流。只有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接触,品味到文章言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了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的意义生成过程。然而,当我们走进语文课堂,却不时的感受到教师对对话意义的误解。有一位教师执教《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师:(略一迟疑)噢!你想的与众不同,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了不起!被表扬的学生美滋滋地坐下。其他学生接着说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对此说法教师也不做引导)

  以上案例中,前几种意见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较到位的,而后几种的创新意见已越来越脱离文本承载的教育价值了。但教师没有及时的评价于引导,一味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导致学生偏离阅读的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和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并着力疏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渠道,还文本应有的魅力。

  二、师生平等对话, 赋予人性关爱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平等对话”已逐渐成为课堂中的主旋律。只有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师生关系。这一层面上的对话,已经不再仅限于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诚地倾听,对生成的问题适时点拨、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建构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因此,平等对话首先需要的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的是教师的角色转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1、善于倾听,激活情感

  倾听是认识与了解的第一步,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常常从学生发言中听出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比如:丑小鸭离家出走,他妈妈难道不爱他,怎么就不去找他呢?《小英雄雨来》中鬼子早就抓到了雨来,为什么一定要把雨来带到河边再枪毙他,这不正给了他跳河逃跑的机会吗?《酸的和甜的》中那只狐狸一点都不狡猾,他特别聪明没吃着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面对一句句无忌童言,肺腑之言,我们没有理由听而不闻,没有理由视而不见。面对这些“叛逆”的想法,当一回忠实的听众,用心灵去体会,用语言去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走进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灵动的情感天地。

  这样的倾听,激起了一朵又一朵课堂教学的浪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破译了一种又一种奇妙的语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学习故事。

  2、精于提升,产生共鸣

  作为对话的“首席”,教师必须学会专注,学会耐心。在这一过程中,要俯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师生通过交流和互动,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教《猫》这一课时,我设计一个品味语言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喜欢猫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可有位学生却说:“脚印这么脏!谁会喜欢,老舍骗人。”我连忙启发:“老舍如果不喜欢猫,会把猫写得活灵活现吗?”这一点拨巧妙地调整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学生纷纷说:猫的脚印这么脏,作者却说成是一朵梅花,他非但不烦,反而津津乐道地欣赏起来,包含着作者爱猫之情;有说这个“蹭”用得好,那是一种轻轻的摩擦,蹭出人和猫之间的感情;有的说我最讨厌猫了,作者却把猫的声音写得活灵活现,我都有点喜欢上了……在这一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平等对话,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感悟的基础上,我又与学生一起将其升华为理性认识:品味语言可从修辞、用词、情感等方面入手,这样也就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由于这些过程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对文本的共同探讨,是思想共鸣的过程,因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较好地理解了文本。

  3、善于引领,体验共情

  对话是民主的,更是开放的,期间学生喷涌而出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善于在多种信息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深究下去,提升对话的意义,使学生在对话中激活思维,在思维中不断生成精彩。

  教学《罗盛教》时,有学生这样质疑:朝鲜人民为什么不救罗盛教?这时,如果正面说教来解决问题,颇有“灌输”的味道。应该引导学生再去读文,于是我便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你认为朝鲜人民不会去救罗盛教吗?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十分热烈。有的说:“当时的地点在山野上,这个地方经过的人太少了,没人怎么救。”有的说:“事情发生在冬天的清晨,天气太冷了,从河面结冰可见一般人不会出来。”也有说:“从文中的插图看,只有几个小孩,没有大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一致认为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如果有朝鲜人民经过,绝对不会见死不救的。正是有了正确的引导,才逐渐使学生真正对文本展开深度思考,在对话中渐渐走进作者的世界。

  三、生本平等对话,挖掘丰富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为学生指明进入文本的方向,铺设进入文本的道路,引导学生激活各种相关知识经验,用各种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探究语言的人文内涵,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某种碰撞。

  1、把握重点字词,潜心感悟

  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学生凭借这些语言文字,与文本亲密接触,与文本深度对话通过涵咏、体味,产生自己的独特感悟。

  如:《小珊迪》,我在教学时抓住字眼“跑”,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想想第一次“转身跑”跑出了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这一跑,我觉得小珊迪太可怜了,我很同情他。”“他太了不起了,小小年纪就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他的家太穷了,读着读着,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学生的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完全进入文本中了。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体会第二次“跑”,这一回,学生谈得更深刻了:“这一跑,我觉得他有高贵的品质,又诚实又善良。” “是个人穷志不穷的人。”“我特别敬佩他,他的心灵是多么纯洁啊。”“我为小珊迪感到悲愤,命运对他太不公平了。”……就抓住一个“跑”,层层递进,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读中,对课文内涵逐步理解,对小珊迪同情之情逐步升华,随之感受到小珊迪的诚信品质,由同情而敬佩。学生在不断与文本的对话当中,他们的天性得到了开启,思维得到了拓展,品质得到了提升。

  2、填充文本空白,拓展思维

  面对文本中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阅读者必须以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去挖掘、去填充、去拓展。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疏可走马”处进行想象,有利于促使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与作品产生共鸣。

  如《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烈火烧身时趴在火堆里纹丝不动,文中重点描写了身边战友的心理活动,而邱少云当时的想法却只字末提,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空白处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我让学生从文中的插图,仔细观察他的神态,揣摩他的心理变化的过程,体会他坚强的意志,伟大的精神。再如《蒋相和》中第三个小故事“负荆请罪”教学中,我利用将相之间如何对话这个空白处,让学生想想廉将军负荆请罪时会说什么?他说话时怎样的态度、语气才能表达出他那种惭愧的心情?看到这情景,蔺上卿呢?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从而领悟“将”是那样的诚恳、坦率,“相”是那样襟怀宽广。为了国家利益,将相不计前嫌,握手言和,成为流芳千古的美谈。

  3、捕捉文本疑点,张扬个性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要学问,先要‘问’,不学‘问’,非学问。”培养学生敢“问”、爱“问”,是一项很深奥的学问。因此,在探究教材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怀疑、敢于质问、敢于批判。

  如教学《丑小鸭》时,读到丑小鸭由于大家都讨厌它,而悄悄地离家出走。有个学生针对这话发问了:“丑小鸭的妈妈不是好妈妈,它怎么放心让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外出呢,要是遇到危险怎么办?”我就让学生辩一辩“丑小鸭的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发挥出来了,他们从“生疑”到 “释疑”的转化,都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飞翔,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主动建构,学得有灵性,学得有个性。

  四、生生平等对话,展示过程的美丽

  阅读教学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由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近,对话最放松。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多种多样的对话氛围,在对话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独特的存在的价值,感受到了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1、合作,享受过程的愉悦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以小组的组织形式,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生在合作中平等对话,共享学习过程的愉悦,共享语文课堂的精彩。

  如《林海》,根据文中对“岭”、“林”、“花”三部分写法大致相同这一特点,可以设计成先重点分析“岭 ”,指导学生掌握“找出特点--品读句子--体会感情”的学习方法,“林”、“花”部分就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释疑解难的过程中,人人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这样,解放了学生被“禁固”的思想,充分给予了学生表达的空间,使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促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动的动态局面。

  2、争辩,宣泄生命的激情

  教材中往往揭示一些矛盾冲突,这正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讨论,争辩。“灯不拨不明,理不争不透”,几乎所有的课堂争辩,只要引导有方,都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使学生的智慧火花竞相迸射。

  上《比金钱更重要》一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让学生体验这种人与人之间“诚实与信任”的情感,而不是拘泥于文章内在的逻辑性、严密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辩一辩“‘我’要不要留纸条?”学生们唇枪舌剑,甲方认为当时夜深人静,空无一人,而车主停车违反了交通规则,不用留条。乙方则说正因为无人知晓,才要承担责任,并补充了很多生活中的诚信例子。双方争论不休,细致阅读,精确领会,最后达成共识--做人就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在生生平等对话交流中,学生不仅汲取了认知的快乐,还有一种展示与发现自我的快乐。这种对话的意义在于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使每个个体的生命激情在表达中得以宣泄,使每个个体的生命价值在平等对话中得以体现,使每个个体生命得以活泼地生长。

  总之,在平等对话教学中,师生共同学习着,共同思考着,共同灵动着。学生在平等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体现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展开平等对话,给学生提供一个放飞心灵的舞台,相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将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周国韬,教育心里学专论,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童声,厚重而深刻的美    下一篇:探索有效的口头评价,追寻精彩的语文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