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倾听氛围.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温岭市泽国二小 叶巾丽

  【内容提要】据有关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因此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备能力。为此我们应该从低段开始树立倾听意识,可以通过营造氛围、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以及评价性语言,让孩子们愿听、会听、想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关键词】语言  问题  激励性的评价

  细观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剖析开来,离不开教师自身深厚的文化内涵、极富感染性的亲和力、紧扣课题的问题设计和机智的评价语言,他们从课的一开始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孩子们爱听、愿听,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达到预设的课堂效果。因此,我们借鉴了他们的教学设计却上不出同样精彩的课堂,或者我们平时想到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却上不出同样味道的课。我们常常在听课时有这样的感受,有些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些课干巴巴的,听得不是滋味;有些课婆婆妈妈,听得昏昏欲睡。比较之后才发现,好的课设计环节顺应学生的心理,以学生为本,眼中有学生,学生爱听、爱学。我们低年级学生表现欲较强,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总喜欢“我来说,你来听”。如何顺应他们的心理有效倾听,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春风化雨般的心灵奠基

  低年级孩子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发言欲,无倾听心;多交流意,少倾听情”。不过他们天真烂漫,纯洁无暇。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对他们亲切微笑,话语轻松活泼,孩子们就对老师产生好感,从而对他所任教的课专心听讲。

  1、亲切的体态语言亲近学生

  很多老师都说,低年级孩子,不看他的成绩,个个可爱,看他成绩,气不打一处来。

  为何我们老师要给孩子带上枷锁、套上有色眼镜呢?为何我们老师要给自己戴上假面具,装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来吓唬他们?记得2008年在我校综合性学习节上,干国祥老师和我们低段老师的座谈会上,他讲到一个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一个孩子一二年级时,非常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这位语文老师活泼开朗,亲切自然,下课经常和孩子们聊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因此这个孩子的语文成绩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转学后,喜欢上班上的数学老师,原因很简单,老师年纪一大把了,还弯下腰和同学说话,太可爱了。因此,他的兴趣转到数学上,原来成绩一般般的数学,马上冒尖了。我想这个孩子定然是十分喜欢这样的老师了,爱屋及乌,她教的这门课,也必然是兴趣盎然了。看来,老师除了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还要有亲切活泼的姿体语言。

  2、轻松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

  低年级孩子的情感特别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因此要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参与和学习,追求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宁波市教坛新秀叶洁芸老师生动地给我们上了一节示范课《棉花姑娘》。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一切都是那么和谐。她的教案设计很简单就是学习课文一到四段,然后随课文认识七个生字,写两个生字,重点指导朗读四组对话。与其说叶老师的课感染了每个孩子,打动了每个听课老师,不如说是她的真诚,她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诚,发自内心的关爱,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她一句平平常常的表扬“你的声音真好听”,她一个平平常常的动作--摸摸孩子的头,她一个平平常常的眼神--笑着注视孩子。那句话在叶老师说来就是特别好听;那个动作,在叶老师做来,就是特别自然;那个眼神,就是特别真诚。我想这些都是源于叶老师对孩子深沉的爱,这种爱已经和她这个人融为一体,于是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孩子喜欢的神韵。

  整堂课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包括课间操的过渡也是那么自然,她把课文中的知识编成了儿歌,在唱唱跳跳中既得到了放松又巩固了所学,真是一举两得。我想这就是我所追求的课堂境界。

  3、饱满的教学情绪感染学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言”,使学生乐接受教师的教诲。比如,我在教学《酸的和甜的》的第二课时,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文本 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刻内涵,开头我是这样设计的:(1)看大家坐得这么端正,昨天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见面了。(2)出示三位小动物后,问: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3)咦,你们的回答不由让老师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同一种葡萄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在借班上课时,听课老师给我指出,教师的教学语言缺乏激情,你应该用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激情,而不应该是学生的情绪影响你老师的教学。由此,我想到了教育家斯特金的一句话:“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听取意见后,在自己班上课,同样的教学环节上出不一样的精彩,老师饱满的情绪带动学生,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有了良好的开头,学生在课堂上神情专注,投入到师生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可见,教师抑扬顿挫的话语,饱满的情绪在课堂上不可小视。

  二、润物无声般的不懈构建

  宁鸿彬老师说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教师形象作好学生表率的同时,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从课堂的引入,到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一改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昏昏欲睡的状态。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去作精心准备,努力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用真情拨动学生“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使学生想听。

  (一)巧扣导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语就是一节课的开头,它的好坏、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寻知识的奥秘,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来说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课题引入,开门见山

  我们常说,课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是文章的中心,是文章情感的升华。从课题切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一见泰山。课题可谓课文的眼睛,课文的灵魂,具有高度的指向性,或介绍了文章的主人公,或体现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是课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因此,从课题入手无疑是课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策略。面对低段的孩子,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到底如何切入,如何运用才使学生乐于倾听呢?其实低段孩子们是很容易满足的,只要老师稍微变换一下花样、有时变得活泼,有时变得深沉,有时候变得幽默,孩子们就会兴奋起来,。如《太空生活趣味多》,我以谈话聊天的方式引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太空是怎样生活的吗?太空生活可有趣了,今天咱们一块儿到太空去看看,好吗?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们猜一猜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孩子猜中了,有的孩子猜错了。孩子们的猜测是孩子的思维喷出的火花,孩子有了自己原先的思路再去读课文,他们从中有了比较,感受会更深刻,让孩子们了解模糊感知文章严谨的框架。

  2、情景引入,水到渠成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低年级孩子形象注意占主体地位,喜欢色彩绚烂的图画。如《葡萄沟》,课前在黑板上绘制一条葡萄藤,枝繁叶茂,挂满葡萄,小朋友一上课就被画面吸引,教者相机引入导语:孩子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种水果吗?(葡萄)你们知道它盛产在什么地方吗?(新疆吐鲁番)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的葡萄有的晶莹剔透,有的色如玛瑙,整个葡萄沟都飘着诱人的香味。你们想去那里看一看吗?(想)好,今天就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登上开往葡萄沟的列车,共同去这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老师用生动优美感性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将他们的情感与作家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于不同于此时此地的时间、空间之中,与情景中的人或物融为一体,从而激起学生、老师、作家和文本的共鸣。

  3、质疑激趣,火花乍现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一篇课文往往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往往是肤浅而杂乱无章的,有的甚至与课文内容毫无关系。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敢于提问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尽量给他们提供“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机会。如: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我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准备,动脑提问题。可以在书上做旁注,可以在便签上列问题条。问题有了,在课堂上大家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相互探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这时教师可以有计划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首先要告诉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是建立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的。读书是一边读一边想,可以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段画出来进行提问。然后还可以告诉学生可针对课题来提问或根据课后问题来提问。

  (二)精设问题

  我们常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教师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方向,使教学过程与学生思维发展相融合,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1、直奔中心句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现在新教材的课文,低段的课文篇幅也是比较长,因此,找准中心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避免逐段逐段地繁琐分析显得非常必要。那么,中心句在文章的哪个角落,怎么找呢?虽说低段的孩子以识字写字为主,中高段要落实的句子、段落、篇章。不过我认为,在低段的语文课中,老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这些理念。如《北京》这篇课文,开头第一段这样写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结尾是这样的: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中间分三大段具体写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层次分明。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框架后,然后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因为学生刚进入二年级,质疑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我就问:既然写北京城的美丽,为什么要写天安门。有几个会读书的孩子会找出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也有的同学会把整段话找出来。都可以,这时老师就穿插有关天安门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是北京的象征。下面三四两段方法是大同小异。是重要的景点写具体些,在文章中次要的景点简略些。课堂上孩子们听得认真,学得扎实。我始终认为,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无限大,不管老师教什么,都是能理解的,即使现在不理解,也许有一天会突然领悟,不要等到我们认为可以教的时候再教。

  2、紧抓重点段

  现在的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像以前一样一段一段,循规蹈矩,可能从时间上来不及。因此,现在专家提出用板块式教学,从文中提出重点段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像《回声》这一篇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后,通过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另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和它说同样的话,觉得奇怪极了问妈妈,妈妈告诉他:水的波纹碰到河岸又荡回来。你在桥洞里叫,声音的波纹碰到桥洞的石壁,也要返回来。青蛙妈妈用具体的实例缓缓道来,告诉小青蛙什么是回声。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段,如何透过这一段进行全篇课文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质疑什么是回声的时候,我就顺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带有回声的那句话。然后再问:小青蛙明白这就是回声,你明白吗?课件出示青蛙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读后问:青蛙妈妈的话,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学生会说亲切的、和蔼的,顺着学生的回答,老师说:你能读学着妈妈平时对你说话的语气,读一读吗?孩子们不管能不能读出这种语气,总是踊跃举手,当有个孩子读得特别像妈妈时,我让全班同学学着读,男女生比赛读,让他们参与到竞争中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大家读明白了青蛙妈妈的话。然后再回到第1--4自然段的教学。这样设计,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听得仔细,课堂教学效率高。

  (三)妙用结束语

  结束语就是一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的语言。俗话说:“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能设计好课堂结束语,则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增加课堂情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1、课外引活水

  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比如《日月潭》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在最后一个板块“了解日月潭的特点以及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向学生讲述,其实关于日月潭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马上做得直直的,用企盼的目光看着老师。有了这个传奇性的故事,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加。因此,教师宜在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时,用简短的话语向学生介绍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

  2、悬念诱思考

  我们平时喜欢看电视连续剧,一集接着一集不能自拔,无非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悬念迭起,让我们看了还想看。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尝试去做,如《动手做做看》,可以在结尾设计一个拓展作业,请同学们看,老师这儿有装满石子的瓶子,里面还可以放东西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因此,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有时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能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艺术效果。

  3、音乐促升华

  课堂的高潮往往就是结束部分,这时候学生的情感已经通过一堂课的铺垫,经过老师的引导,到达了含苞欲放的时候,而音乐的铺陈则成了学生感情喷发的催化剂与强化剂。如我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后,就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在音乐声中,达到了情感共鸣,化成了千言万语,厚积薄发,课堂则到达高潮。

  三、石破天惊般的效果绽现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横:“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说明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学语言。恰当运用课堂评价语言,能让课堂充满生机,焕发出人文气息。

  1、教师评价,以温情感染

  我曾在新浪UC的聊天室,通过视频向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张田若教授请教在低年级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产生倾听兴趣。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他说:只要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孩子就会对这门功课产生兴趣。说得通俗一点,如果我们老师总想着用各种手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没有从实质上提高孩子的成绩,那么所有的努力将收效甚微。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佳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对于差生,我热切地激励。这部分学生通常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主动学习意识等各方面存在问题,他们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因此我细心地从他们身上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进行评价;发现闪光点,打消他们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如“很佩服你的勇气,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好吗?”“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别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会答对的,对吗?”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把爱心、耐心、信心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用温情的评价语言,适时给一个尝试成功的学生以鼓舞,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

  2、教师评价,以真诚感动

  低年级孩子天真、活泼,他们爱和老师说话,爱把自己喜欢吃的零食带一些和你分享。他们不喜欢老师动不动就发脾气,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温柔的,也希望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能好好地给他们指出来。当然如果他们屡教不改,你再对他们实行小小的惩罚,他们是愿意接收的,谁叫他们提醒了好多次还不改呀。课堂上我们经常用眼睛说话,当有个孩子在座位上做小动作时,老师可以视而不见,等待时机过去,悄悄地跟他说,诚恳地指出这样不仅影响旁边的同学,而且你这样上课就学不到东西了。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能从老师的神情中看出老师是真诚的,是为他好。有时课上到精彩的地方,突然角落里一个孩子没在听,怎么办?只好表扬他,说某某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被“表扬”的同学知道老师在批评做好他,迅速做好,这样其他同学影响不大。否则,老师如果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冒出一句批评的话,势必会影响其他认真听课的孩子。同时,那个思想开小差的孩子,对老师会报以感激。

  倾听是一种本领,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在教学中,在实践中,几乎处处都有倾听方面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利用。

  冰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成火花。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让学生的倾听能力发光、发火,奏响他们个性发展的全面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

  2、《新课标小学语文》

  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4、《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质疑习惯的培养》管芳华2007年5月29日 教育网

  5、《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梨林明德小学(关阳)苗风2008年5月26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词语组块:开辟词语教学的新天地    下一篇: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例谈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教学手段”较“现代多媒体技术”之“长”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