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小学生写作心理及对策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07-23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写作心理的究旨在揭示人们在写作活动中所现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目前发展较快。写作是小学生需掌握的重要基本技能,因而对该问题开展研究对写作教学实践能起到指导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最感到困难并且望而生畏的就是作文课。如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关心思考的问题。作文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一篇作文实质上就是学生思维、情感、想象、动机、兴趣、能力等综合心理活动的产物。因而学生的写作心理对作文质量的优劣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的关键环节。在长期的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无论是写作技巧的训练,还是作文的评改都煞费苦心。可尽管如此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为教师的努力还只是外因,学生的主动才是内因。在促成学生主动写好作文的条件中,写作心理是关键。为此,本文拟从写作心理入手来谈谈作文教学。

  一、小学生写作的心理分析

  写作是学生充分利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思想与感受的过程,它不同于口头的言语叙述,口头言语可借助语调、表情或手势等辅助手段来弥补表达上的不足,对语句的逻辑顺序要求也不那么严格,可压缩或省略某些语句;而书面语言一没有语调、表情等的辅助,二对语言的逻辑性要求得极为严格,必须使用连贯通顺、准确完整的、合乎逻辑规则的语句表达,因而学生在作文时必须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积极的构思:①审清题意,明确中心;②依据中心思想选材、剪材;③分析所述事物间的逻辑关系,确定叙述的层次、段落;④选择恰当词句把文章写出来。因此,学生要顺利从事写作,不仅需要掌握足够的字、词量及遣词造句、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需以内部言语的发展为前提。同时,良好的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也是小学生从事写作的必要心理因素。

  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断完善的过程,其完善的程度又受到他们心理发展特点与写作水平的制约。小学生在低年级,内部言语的的发展并不充分,书写技能尚不熟练,所掌握的词汇量及知识经验也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胜任命题作文的学习与训练,只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些口头或书面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等写作的基础训练。基于此,抓好低年级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并逐步引导他们将口述过渡为笔述,这既能促进他们心理水平的提高,又能为以后的进行命题作文准备条件。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知识经验与词汇量的丰富性、逻辑思维概括的能力及书写技能的熟练等心理水平,已逐步具备了学习写作的心理条件,从而能够胜任作文的学习与训练。但在小学阅读教学及作文指导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不注重遵循学生写作过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去有意识地发展并充分调动其观察力、理解力、思维概括力及言语表达能力,从而影响到其相应能力的发展,导致学生心理与写作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

  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①错别字较多,词汇贫乏;句型较简单而呆板,多采用陈述句,不太善于运用修辞,只是到小学高年级,才有部分学生能在文中插用疑问句和感叹句。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很明确,写作层不够清晰,小学中年级学生大都是采用一段到底的写法,到高年级才逐步能够分段写作。③文章篇间结构较松散而单一,他们大都采用顺叙写法,极少有插叙和倒叙,只是到小学高年级,在学生的作文中才偶见插叙,并由过去的纯粹记叙,开始出现夹叙夹议的写法。④文章篇幅较短,一般在二、三百字左右,内容多为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的较肤浅而具体的就事论事的记述,极少涉及对人物的内在品质等较深层的东西的刻画,内容较空洞。

  二.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改进小学作文教学是研究教师如何教的问题,而教学过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只有在研究了学生如何学的基础上形成的教法才是科学的。……………………

  1.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应激起学生“学”的兴趣,变“要他写”为“他要写”。兴趣从需要中来,而需要依赖于认识,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认识作文的重要意义。例如,帮助学生扩展阅读范围,多介绍一些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使学生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认识到好的文章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广为传播,都是古今文人认真写作、热爱写作、坚持写作的结果。并适当地介绍一些写作故事;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写作、写观察作文、小记者采访、编辑板报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作文在生活、学习、工作山的重要用途。

  2.开拓作文源泉,非富学生生活,指导观察方法。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先从熟悉自己的生活做起。首先,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出课堂,走向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有了丰富的生沽,才会有见识,才会有写作的源泉。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生活。因为小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是一个积少成多、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为了积素作文素材,教师要使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如自身经历过的事情,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家庭和学权中发生的事等等,并及时地进行片断练习。

  3.要放宽题材,改革作文命题。调查中发现,单一命题往往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使作文千篇一律。而放宽题材,让学生多写一些半命题和自由命题的作文,既可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又可避免千篇一律。例如:三年级学生学了(老槐树》一文后,教师要求学生(柳树》,很多学生流露出畏难情绪,因为他们对柳树并不熟悉,教师把题目变成(我喜爱的xx树),这就把写什么树这个“自由”交给了学生。于是,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感情的树,写出的作文内容充实了,感情也就真实了。诚然,这对教师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帮助。

  4.要拓宽写作思路,一题多作。为了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观察角度、不同的写作目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上来进行审题,例如描写一件植物,可以依次写他的茎、枝、叶、花、果,也可以写它四季不同的颜色、姿态或重点描述它某一部分的形状、颜色、气味,可以赞美它,也可以诅咒它。其次,在审题时应引导学生注意那些“躲”在题目背后的人和物。如《我的小伙伴》一题,题目在时间、空间、数量、含义上都没有加以限制,细细分析,此题选材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日常生活中的猫狗、书籍、字典、工具等等。思路打开了,好作文也就会不断出现。由此可见,加强一题多作的训练是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一个好办法。

  5.作文批改要注重实效。教师批分数,学生看分数,这是作文批改的不良状态,它使得学生过分重视分数,而忽略作文本身的质量。对此,教师可以先浏览一下全班学生的习作,选择一至两篇能集中反映本次习作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的代表性作文,或展示出来,或印发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批改,集体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修改,教师个别指导,最后再定分数。这样,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自己去探索,去获取新知识,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渗透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新定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