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1-11-2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只要读的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课文的情感就能流动起来,课文的语言也会积淀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出现最常见的现象:1、唱读2、一字一顿的读3、拖腔拖调的读因为这些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重视朗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那么我在低年级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一、解决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1、“唱读”怎么办

  首先,减少齐读对于低年级老师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唱读”,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我的做法就是,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清楚怎样读才是“唱读”,让学生有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朗读,再通过同桌互相读,或者个人读其他学生评价是否是“唱读”等等一些朗读方法,来纠正“唱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减少齐读,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才是语文教学需要追求的目标。

  其次,做好示范,抓好领读如果,大家回顾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你就会发现,当个别学生读课文时,我们觉得读得很好,为什么一到齐读就“唱读”了呢?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当我们避免不了要齐读的时候,这个开头者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有一个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生。我班学生有段时间在课前诵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唱读”,领读的学生读的不错,但是,有几个唱读的孩子嗓音特别高,把原本读的挺好孩子都带成“唱读”,后来我就告诉学生,容易唱读的孩子,声音一定要小,只做跟读,而读得好的同学,要声音洪亮,这样“以好代次”,唱读现象就减少了很多。再者,教师要训练几个朗读能力强的孩子,做领读,时间长了唱读现象也会减少的。

  2、朗读时“一字一顿”怎么办

  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字、词、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他们流利的朗读课文是有困难的。因此,我们允许他们“指读”,且认为这是“读正确”的最佳方法。对于孩子来说读正确很难理解,只要告诉他们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多字就是读正确;能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在强调标点符号的停顿、并有节奏地朗读。我想,在我们一贯要求学生“指读”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只能是符合前一要求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不读错,又能读的连贯、通顺呢?首先,教师不可一字一字的教着读,因为这一举动将深深烙在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自己读书时也是一字一顿点着读。学生课文虽然会读了,但始终停留在读对的层次上。其次,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低年级学生读的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刺激着孩子们直接感官,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课文所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一种意境。

  3、学生朗读“拖腔拖调”怎么办

  由于刚开始学习朗读,学生往往会将感情过分的“宣泄”出来,这就会造成“拖腔拖调”现象。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容易受周围因素的影响,越是想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越是会“拖腔拖调”。我们可借助学生这种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的现象。比如,《山村》这一课,在进行朗读时,老师强调节奏要慢,反而使学生的拖腔现象更严重。针对这种现象,我就让学生画出节拍进行范读,并且告诉学生像古诗词一类的朗读,都可以用这种划节拍的方法来朗读,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朗读中的“拖腔拖调”现象减少了,学生开始注意调整朗读的速度,把握恰当的音量,语感的培养自然也在其中了。

  二、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生学会朗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特别是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爱读的兴趣。

  由于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很短,要想让他们对枯燥的文字感兴趣很难做到。所以,首先从思想上让孩子们认识到:我国杰出的文人志士无一不饱读诗书的。再给学生讲一些他们不知道的知识或事情,告诉他们这些都是从书中获得。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读书的益处。然后根据课文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从读书是否出声情况看,有轻读、朗读、默读。从读书参与人数看,有个别读、轮读、齐读。从读书方法看,有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等等。这样,在多种形式朗读下,课堂气氛活跃了,朗读兴趣浓厚了,读熟训练加强了,学生素质提高了,那么也就达到了极好的效果。

  低年级的教材有很多课文都带有插图,那么,文本中出现的任何资源都是有它的必要性。这些插图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插图,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想象,才能有利于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想去朗读课文。如教学《小溪生病了》一课时,通过看插图;看小溪的神情,让学生去猜测小溪此时的心理,难过或快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孩子不但有兴趣读,而且语感也特别强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解决了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指导。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范读指导法

  范读指导法多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中高年级中那些有一定难度的、仅凭学生自己练读无法读好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向师性强,又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方法。一般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进行必要的、恰当的朗读指导,可以是朗读技巧方面的,可以是内容理解方面的,可以是感情体会方面的等等。但是,要想让自己的范读起到一定引领作用,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功课,揣摩文字的意境,让自己的朗读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教师本身读的没有抑扬顿挫,平淡而乏味,达不到声情并茂,那么我们的范读就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要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只有把师、生、文三者统一起来,使朗读效果达到了高潮。因此说,教师在课堂上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你会从孩子的朗读中看到你“付出”后的“回报”。

  2、理解感悟法

  从中年级开始,学生的理解能力就逐渐的增强了,通过理解词语到感悟文本本身所蕴含的精神,这都需要朗读表达出来。

  有感情地朗读前提是学生对文字内容的深刻理解,对语言文字内在含义的有效感悟,对文字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的真切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会读?有感情地朗读作为外在的表达,一定是源于内在的感悟。语言感悟到位,朗读的情感才能到位。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所描写内容的感悟。例如:写人或写事的文章,在指导含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内容时,通过增加人物内在语(即通常所谓的提示语)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读”才能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把朗读与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感情朗读。我曾经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讲信用》这篇课文时,在指导朗读宋庆龄和父亲的对话时,先让学生通过理解“坚定、毫不后悔、不以为然、惋惜等词语”让学生体会两个人对一件事的不同态度,把这种情感态度带入到文章中去,通过朗读展现出来。那么,学生的真情就会自然的流露出来。

  3、想象体验法

  “想象体验法”指学生按照课文的文字描写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通过体验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特定情景、角色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想象体验的主要方法有:用画面、音乐或语言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人物的角色等。例如,我在四年级时教学《长城》一课,在讲作者联想这部分内容时运用的是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在你脑海里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在让学生体验你拿过最重的东西是什么,你是怎样走的,体会劳动人民肩扛重物,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艰辛,学生有了情感体验,朗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评价指导法

  评价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朗读之后,教师给予及时、具体、恰如其分的评价,作为一种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并使其明确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同时,对班级的其他同学而言,教师评价的过程也是指导朗读的过程。评价中有指导,指导中有评价。记得我在讲《我是中国人》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是这样读的,我-是-中-国-人拖着很长的腔,当时,我没有立刻纠正,我回了一句,同-学-们-读-的-真-好-啊。学生当时的表情,就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我接着问,你们觉得这样读听起来舒服吗?学生摇摇头“很累”。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要有自豪感,“中国人”要读的有力度还有干净,不要拖腔,再读一遍,“我是中国人”。就仅仅这五个字,就激起起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所以整篇课文学生读地激情澎湃。这样的一个评价,其实,也要让学生明白读书应该自然,不应装腔作势。

  对于学生之间的评价,老师们也都使用了,形式方法很灵活。当某位学生读得好时,老师会及时引导全班学生:“掌声在哪里?”虽然学生没有说一个字,但这热烈的掌声不就是一种无言的评价吗?对诵读学生的激励可想而知。

  5、联系生活指导法

  无论哪个年级的课文,都有一些是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特别是低年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多半都与孩的子生活有联系,甚至贴近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常常把学生的一些生活经验转移到课文中来,进行指导朗读。如一年级课文《家》、《文文长大了》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组课文都是关于亲情的文章,在指导朗读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中自己或是家人是怎样爱你、关心你的,增加学生的情感,在这基础上在进行指导朗读真情自然而然的就流露出来了。人们常说:艺术来自生活。现在我要说:感情也来自生活。要想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地将课堂教学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

  朗读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一定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色彩和闪光点,而“朗读”是表现色彩和挖掘闪光点的重要途径。是课堂上主要的活动形式和理解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注重朗读的指导,充分的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动态语

  言,学生的内心世界有机的结合起来,我相信一定会让朗读这一项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做的更好、更扎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策略    下一篇:小学语文写字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