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批注式阅读,心灵深处的阅读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4 点击次数:
初中 教 师 网。欢迎访问9 1 0w.n et

  激扬文字的毛泽东,他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堪称我们读书的典范。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教要皈依学,让生命自己行动。所以面对文本,指导学生积极运用“批注式”阅读——在语文书上圈点勾画,并静思默想,像品茶一样品出文字的甘甜芳香,然后动笔在语文书上批写注解,并在老师的组织下互动交流分享……学生的阅读批注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老师的教悄然“退居二线”,学生用自己对文本文字的解释品评,发现文本词句的温度热度,深度广度,用相互的交流讨论实现思维的碰撞,实现生个性化阅读,心灵深处的阅读,培养阅读感悟能力。

  我们的微型课题“批注式阅读研究”实践了大半年以来,一方面学生阅读方法方面发生了改变,阅读兴趣在提高;另一方面也看到了批注式阅读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因此采取一些策略,努力推进我们的课题研究。

  问题一:学生对“批注的方法”了解不够。

  策略:指导学生掌握批注的常用方法。

  第一种:符号式;

  “﹋”(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圆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第二种:文字批注式。

  文字批注式,从不同角度划分,又有不同的种类。

  第一:按批注位置不同来分,可分为:眉批、旁批、夹批、总批。

  眉批即文章上端空白处的批注;旁批即文章旁边空白处的批注;夹批即夹在行与行之间的批注;总批即文章结束空白处的批注。

  第二:按批注操作流程来分,分为自注、互注、合注、择注、析注。

  自注:自己独立自由批注;互注:小组为单位,组内交流自注;合注:将本组所有评注合注到一篇文章中去;择注:选择精彩的批注记录到文章中去,然后将择注的内容印发给同学;析注:对批注进行分析鉴赏。

  第三:按批注的内容来分,有理解补注式、随想感悟式、鉴赏评价式、质疑提问式、拓展延伸式。

  理解补注式:对文段中某个字、词、句的理解,或对此处作必要的补充注释。

  随想感悟式:记录文段中某个词、句、段内容所产生触发的某种感悟、感情或由此引起的某种联想。

  鉴赏评价式:记录阅读者对文章优美词句、精妙写法的鉴赏和评价。

  质疑提问式:记录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不解;对作者、编者、作品中表现出的观点、见解、主张等提出质疑。

  拓展延伸式;对文本事件、人物、作者、细节等处作相关信息的补充延伸。

  问题二:批注质量不高。

  阅读者在批注时,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直接对话,从各个层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释、发现、点评。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从最初的实践来看,学生的批注更多的是理解补注式和随想感悟式,往往只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和由文章内容所产生的一般肤浅的认识上,缺少对文章深层的鉴赏和评价,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更难了。

  策略:加强阅读、鉴赏、质疑等方法的指导。

  具体来说:

  1、扩大阅读——布置前置性作业,学生在课前搜集课文相关资料并摘录要点,把文本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为其后的自主理解感悟作铺垫;使其领悟文本时跳出文本,触类旁通,而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把书读厚读宽。

  2、自主批注——给予课堂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批注,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学生的自读批注,其效果,往往带给课堂别样的精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有效的自主阅读能力;

  3、解词析句——奇文共赏,疑义相析。这里突出的是“赏析”,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一个意境……学生进行分析性的解读。“神来之笔”其意境,其形式,细细推敲,感之,思之,疑之,悟之,交流之,并从中收获“豁然开朗”。

  4、学会提问——阅读批注中有感悟鉴赏还不够,会提问,提出有含金量的问题,往往能闪现出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课堂上多提问,抓住矛盾冲突去提问,甚至在无疑处生疑,以疑求进,有疑的阅读充满了思维的魅力。

  问题三:如何处理“自由批注”与“重点批注”。

  自由批注,是对文本不受限制的自由批注;重点批注则从文章结构特色处或情感磅礴处切入,拎住“重点精华”作探微式批注。对于一篇课文,特别是高年级篇幅较长的课文,开展自由批注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而重点批注能克服这个缺点。但两者又各有优势,而学生在实践中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批注。

  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时要求、课文特色,合理安排,有机结合。

  重点式批注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它是选择切入点进行有重点的批注,不能面面俱到。必须以话题为核心,开展定向的分析探究,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益。“话题”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能够避免他们在“细枝末节”上打转转、在文章重难点外兜圈圈,而且能够促使他们自觉筛选文本信息,敏锐捕捉其中蕴藏着的有效信息;不仅有助于形成阅读期待,而且树立起了具体的阅读路标,不停顿地追寻探查、猜测确证,不停顿地在阅读中比较对照、反躬自问。“话题”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架起一条绿色通道,并由此展开教学流程,或横向铺排或纵向拓展,形成以面构体的立体形的综合阅读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和调控阅读过程。话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学生提出更好。话题的设计必须精当,具有探究的价值,一个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话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自主能动地去阅读探究文本的意蕴,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再次创造。

  问题四:“自注”与“择注”如何结合。

  批注式阅读开展以来,不少学生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但批注能力在个体上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随读随注,随意而生,忽东忽西,纵横议论。而他们笔下的批注,也往往切中要点,折射光芒;但另外些学生,笔下无语,或是机械重复文本的语言,或是批注没有思维、没有深度,倒是会有失之偏颇的误读。

  策略是“自注”与“择注”相结合。

  “自注”时请学生用铅笔;然后“择注”,请几个学生就同一个话题的不同批注交流出来;其余同学专注倾听,再从中选择最优化的批注,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它择注到自己的文本旁,而且要用醒目的红笔择注。然后再换用黑笔,在“自注”和“择注”的对比中再次写下自己的鉴赏和评价,这样真正从中分析出优势和不足来。交流互补分享,达到由不知到知,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理解肤浅到理解深刻,实现由“感”到“悟”的飞跃。

  叶圣陶先生有过这么一段精彩的比喻:“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跨越这座文字桥梁,唯有读者(学生)用心去读,随读批注,方可有所收获,方可与作者的心情契合。随文批注,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了异样的精彩。而这份精彩,来源于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批注式阅读”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大胆创新,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初中 教 师 网。欢迎访问9 1 0w.n 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批注阅读点滴做法    下一篇:小学生批注式阅读起步策略及有效模式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