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批注阅读:提升阅读教学品质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14 点击次数:
初中教 师免费 下载,欢迎访问 910w.ne t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小学中高年级进行批注式阅读,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批注阅读,体现的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大力推行批注阅读,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1.批注方式,展现阅读形式的多样性

  批注阅读是一种动脑动手的读书行为,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批注阅读的操作没有固 定格式,教师在具体传授时,需要给出一般操作的方 式。例如文中的圈点勾画,可以采用不同的符号,也可以参照别人的做法,使用曲线、着重号、问号、小圆圈等符号,对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标记。关键是要自己看得懂,知道这些符号代表的意思。作旁批时,要求语言简练,主要是记录阅读体会、疑问、感慨、见解等内容。不管是圈点勾画还是旁批,都没有太多限 制,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展现阅读形式的多样性。批注阅读属于个性阅读,教师不必有太多格式的 要求。在学习《三顾茅庐》 时,很多学生都有一些创意发挥。有的学生引用诸葛亮的名言来批注,如“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富有哲理;有一个学生在课本上用漫画的形式进行批注,还有的学生用不同符号不同 颜色来批注,呈现了学生批注的多样性。

  2.批注内容,体现阅读感知的层次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较低,阅读只注重情节内容,很少对文中字词句进行细致研究,也不知道从何处下笔 进行批注。教师需要给学生做出一些示范,让学生明 白批注阅读的好处和如何正确运用批注。教师不妨给学生提供几个角度:有特点的句子,需要细细品读, 感受其表达的效果;要抓重点词语或者关键句子,体 现其多方面的作用;重视文本人物的描写,感受典型 形象;学会质疑,对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标记,方便以后查找。学生明确了批注的内容,就会根据阅读感知形成批注意识。从批注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阅读质 量,促使学生养成批注阅读习惯,这才是提升学生综 合语文素质的重要保证。在教学《最佳路径》一课时,由于课前已经进行了相关的预习,我让学生先进行批注阅读,然后找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结果发现词语和句子选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旁批也过于简单,有的学生直接写两个字:“很好!”这样的批注阅读自然达不到深度阅读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提升批注水平,我将自己做的批注在全班进行了展示,学生都啧啧称奇。当学生重新做批注时,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词语查找有典型性,旁批也丰富起来。给学生做出了榜样,学生有了具体学 习的目标,批注阅读得以有效开展。

  3.批注评价,实现阅读消化的交互性

  批注是一种自主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具体引导时,要注意组织批注阅读交流, 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认知的提升。如果只有批注而没 有交流,学生依然走不出思维的限制,视野必将过于狭窄,难以提高阅读水平。阅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阅读自身特征也有互动交流的诉求,加强批注 阅读交流势在必行。批注是个体行为,交流是集体行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形成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也能够从别人的批注中获得更多的启迪, 这对激发学生思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批注阅读的评价互动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讨论评比,可以达成更多认知共识。在教学《沙漠中的绿洲》一课时,我让同桌学生互换批注, 对同桌批注进行评价,找出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 见。为了调动学生评价的积极性,我随机抽查交流评价的情况。学生很快就进入热烈讨论之中,课堂内研究气氛渐浓,学生互动的效果呈现出来。

初中教 师免费 下载,欢迎访问 910w.ne t
上一篇:小学生批注式阅读起步策略及有效模式研究    下一篇:批注式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