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多种策略初探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新的高中英语教材已经经历了多方面的完善,教师们也已经从对教材的摸索阶段发展到积累改善的阶段。《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任务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多渠道引用教学内容成为新的潮流,比如影音材料,英文报刊,网络,都可以成为教学材料。然而所有这些课外学习材料的基础,却仍然是我们的教材。一套完善的教材,是最根本的土壤。只有在肥沃的土壤中深深地扎根,小树才有可能枝繁叶茂,挺拔生长;只有充分利用、扎实学习课文,学生才有能力吸收更多的课外英语素材,全方位提高英语语言素质。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仍是毋庸质疑的。完整的单元教学过程包括话题引入、课文教学和拓展训练三个阶段。笔者在此仅详细探讨其中的课文教学部分,既课文处理的几种策略。

最近七年以来,我在教学中先后使用牛津英语和新世纪英语两套教材发现在教材使用中,比较容易出现以下四个问题:

1. 容易在教学进度的压力和升学压力之下,走回老教材的教法老路,在课堂里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语言点,“满堂灌”,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容易忽略课文的整体教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课文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开始时就分段教学,容易见树不见林,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 熟悉教材后,容易把教学过程模式化,不顾每篇课文的特点,始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让学生复述每篇课文,或者盲目地使用多媒体,用荧屏代替板书等等。

4. 把“运用”仅仅看作教学过程最终阶段的任务,语言知识输入成为课教授中唯一的过程,忽略了过程中的语言输出,没有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效地贯穿于课文教学的始终。

要避免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新教材的课文教学中使用新颖的,多样化的策略。教材中收录了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课文,有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题材,有略做修改的英语报刊原文,也有英语文学作品的缩写版本。课文的多样性决定了对待不同的课文需要使用不同的策略,量身定制,利用每篇课文的特点和优势,有侧重有层次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有针对地处理不同的课文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尝试。

1.主题讨论法

新教材教学中最常见、最通用的一种方法是主题讨论法。这既可以是课文引入的过程,也可以是复习的过程。课文中有很多学生熟悉的题材,或者容易引起争议的题材,让学生讨论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首先能够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再者教师在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讨论中能够有计划地复现课文中的生词,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增加词汇量,是对课文熟悉的过程。当然,讨论法更加能够提供让学生开口的机会,提高说的能力,是口语练习的好途径。使用这一方法时要选择学生有兴趣有想法的题材,因为不是每篇课文都适合讨论的。我觉得下列课文是十分适合主题讨论法的:牛津教材S2A第五课Chatback on Tutorial Centres,讨论“你会参加补习中心吗?”(Will you attend tutorial centers? Why?) ;牛津教材S1B第四课Job Hunter,讨论“工作面试前应该做哪些准备?”(What should you do preparing for a job interview?) ;新世纪教材第四册第二课Tips on Making a Public Speech,讨论“你觉得演讲中要注意些什么?”(What should you pay attention to when required to make a speech in public?) ;牛津教材S2B第一课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由于涉及到大量生词,比较适合在课教授之后进行复习性的辩论“你是否赞同整形手术”(Are you in favour of cosmetic surgery? Why?) 。要注意的是,讨论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引导,要指导讨论的大方向,做好讨论的“主持人”,因为自由讨论并不意味着野马驰疆,而是有控制的教学过程。

2.问答法

问答法是另外一种能运用于大多数课文的处理策略。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由个别学生回答,也可以由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问题可以是概括性强的,也可以是针对细节的。针对学生程度不齐的实际,英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从易到难,从整体到细节,逐步深入,启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我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

3.听力训练法

对于生词不多、难度较小,并且具有一定故事性的课文,可以采用听力训练法,让学生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听课文录音,回答教师的提问。听力教学不是一个割裂的部分。在课文教学中适当地穿插练习听力,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同时提高了听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处理以下课文时采用了听力训练的策略:牛津教材S1A第四课What should I do?。课文中包括了三个小故事,适合分别听录音并回答问题。比如针对第一个小故事,设计了这些问题:1.What happened that day? (His friend accidentally knocked a flower pot from the window.) 2. Did it hit anyone? (No.) 3. Did they admit knocking the flower pot? (No.) 4. Who had been to the flats and questioned the tenants? (The police.) 5. Why didn’t his friend say anything to the police? (Because she was afraid of losing her job.) 6. He had “a guilty conscience”, what does that mean? (He felt uneasy for he had done something wrong.) 再如牛津教材S2A第三课A Practical Joke,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文章较长,可以让学生听完课文录音后将打乱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听力训练应该选择难度较小、有情节的文章,文章过长时要分段进行提问,并且注意问题的设计。

4. 复述法

复述法是故事性课文常用的方法,可以在初步课文学习后布置给学生作为家庭作业,可以是利用关键词复述,也可以是转换人称复述,又可以将对话改换成叙述性的复述,或者根据故事进行角色扮演进而完善成为课本剧,根据课文的特点可进行调整。复述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复习操练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改编课文故事,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如:新世纪第四册第七课Oliver Wants More,第八课Is She Guilty? 都是名著节选,可让学生转换人称或角色来复述;第五册第三课The Luncheon,可以改编成课本剧的形式;第四课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本身就是一个剧本,可以原文表演;牛津教材中S1B第一课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第二课Two Geniuses,S2A第三课A Practical Joke,S2B第五课Green Orchids都是适合复述的课文。

5. 结构分析法

教材中有不少条理清晰的说明性文章。对于这种类型的课文,可以采用结构分析法:教师利用文章清晰的写作条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多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着重指导他们如何去抓住段落里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s),以便更快的了解课文大意。把课文分段,找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从而理解整篇课文的写作体系。这种方法是课文整体教学的一种体现,能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把握。对课文进行结构分析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的方法,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有效铺垫。使用这一方法处理课文时,要注意文章的逻辑结构必须具有这一类文章的典型性,必须是良好的作文示范。教师可以针对结构分析设计不同的任务,比如将主题句和段落进行搭配(matching headings),写出段落大意(writing headings),给段落排序(rearranging paragraphs)等等,也可以在课文教学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进行写作训练。比如:新世纪教材第三册第一课Food in the United States,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美国饮食的变化,很适合搭配主题句的练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完成搭配练习,并让学生找出作者按条理写作的意图。课后,我设计了作文任务:仿照课文的结构,写作文Food in China,并相应地使用以下五个主题句:1. Many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food styles” in China. 2. Restaurants of different styles are common in China. 3. Health food began to gain popularity. 4. Fast food restaurants are now expanding rapidly all over the country. 5. Chinese’s attitude towards food is changing too.

6. 归纳法

(1)图表归纳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人物传记、故事情节和其它一些比较复杂的课文中帮助理解。人物传记类的课文有不少,大多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比如新世纪教材第一册中的Michelangelo一课介绍米开朗基罗,第二册中的Arturo Toscanini一课介绍著名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第四册中的The Father of Modern Physics一课介绍爱因斯坦的生平,Miracle in the Rice Field一课介绍水稻之父袁隆平,牛津教材S2B中的The Vincent Van Gogh Exhibition一课介绍凡高的一生。这些文章都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将年代和事件联系起来。类似的文章还有新世纪第二册About Newspapers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报纸的发展。同样,针对故事性的课文也可以设计图表,按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归纳成图表,帮助整理复杂的情节。对于复杂的课文,图表更是有力的工具。如新世纪第二册第一课Travelling Around China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完成下列表格,对比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by train

 

 

by boat

 

 

by air

 

 

by bus

 

 

by bicycle

 

 

第三册第六课The Breath of Life一课说明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难懂,教学时可以和高中生物课相联系,用程序图的方式画出光合作用中氧气的循环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复杂的课文看起来一目了然。

    (2) 词汇归纳法

课文需要精讲,但和老的教学方法不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当前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综合归纳,逐步形成学生的知识网络。通过归纳,将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类比,使学生了解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相同点及不同之处,以澄清学生知识疑点。归纳主要从词汇和语法两方面入手:一、词汇归纳法。如,新世纪英语第三册第六课The Breath of Life中出现了多个表示“释放,发出”的词或词组:release, let out, give out, give off,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课文,并找出表示“发出”的词语和词组,同时鼓励学生讨论,通过自主的合作学习,找出答案,这样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又如,新世纪英语第一册第五课Man’s Four-legged Friend中出现了这样的词组:keep you company,学生学过company,释义为“公司”,但课文中这么解释明显不合适。这时,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上下文,便能猜测出单词在课文中的正确含义为“陪伴”,这时再指导学生课后利用辞典归纳出company的几种涵义和用法变化。

(3)语法归纳法。如新世纪英语第二册第四课A Cushion or a Kiss中有这样两个句子:She said she thought I must have made a mistake.和The second girl must be thinking I didn’t look the sort of man who would want a cushion.分别出现了must have done和must be 这两个情态动词must表示推测的用法,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两句话中must的用法,并加以对照,加深理解。又如新世纪英语第四册第三课中出现了强调句式It is… that…:It is learning when to talk that is important.和What was it about Jamie that made everyone notice her?其中第二句更是强调句的疑问句式,教师应由浅入深,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分析强调句的结构,由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和研究归纳出语法特点。教师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通过例句将类似知识归纳比较,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养成规范运用语言的习惯。

7. 欣赏法

新教材中有一些语言非常精练漂亮的文章,是学习英语语言的绝好范例。这类文章我采用美文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英语语言的美和文字中流露出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领略英语语言和汉语的不同之处,初步体验到英语文学的特点,增加对英语的兴趣,又能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例如,新世纪英语第三册第二课中“Tea, consumed around the world more than any other drink except water, is regarded as the global drink. Originating in China, tea has long established itself as the national drink of this country, the nation with the biggest population on earth.” 叙事流畅,文字准确;第五课中“There’s beauty in the woods, too, especially late in the fall. Sometimes you walk among the huge trees where the sunlight filters through. It is quiet and big, with touches of white and green and gold. And the silence is like that of a church.”文字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描写了深秋的美。在讲述这些流畅优美的段落时,要着重分析文字,课后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诵读,甚至背诵重点段落,以期达到增加语感的目的。

 

课文教学配合课文引入,课外材料和补充活动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以上我只是粗浅地对高中英语课文教学的一些不同策略进行了归纳。一篇课文可以选择不同的处理策略,也可以采用多种处理策略,需要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以及课文的特点进行选择。适当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并有效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处理不同课文时多动点脑子,多一个点子,也许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书目:

1.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1997.9。

2. 如密、孙元涛著:《新世纪教师教学艺术策略》,2002.7。

3. 贾冠杰著:《外语教育心理学》,2002.1。

4.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2003。

5. 赵平主编:《学英语》,200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程资源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试析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二律背反”现象及其对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