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教学目标 不可忽视的教学起点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实践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还应体现高中课程的共同价值,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本课程的优势,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要求教师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语文新课程标准》,不仅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而且还明确了语文教师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强调了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课改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然而,面对《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我们许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出现了南辕北辙的情形,有人在采用《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变成了课堂“以学生为主”;把“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学生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变成了任学生信马由缰,游离教材信口开河。语文课堂全部的教育教学都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老师少有讲授,少有分析,一味赞扬学生的发言,甚至对明显错误的理解也不置可否。教学中淡化乃至取消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应有的主导作用,整个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没有罗盘的轮船,漫无目标的地随风漂荡。有人面对新的教材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如我们苏教版语文教材编者按照人文专题编排课文,一个专题中常常涉及到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阅读这些经典名篇,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和语言的感悟能力,而且利于学生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从多方面地感悟人生,感悟社会,陶冶自己的性情,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还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批评性,增强思维的创新意识;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在相互交流切磋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面对编者的匠心,教者缺少参悟,确定教学目标时,眼中似乎只有教材中的人文思想,而忘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结果常常是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还有人因为不能很好的把握好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总是机械的从三个维度确立课堂教学目标,以致课堂教学目标千篇一律,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而要切实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认真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出发,高屋建瓴,统筹安排,给每堂制定出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以此来规范我们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在藏族学生汉语文教学中,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重视课文诵读和典范性语言材料的积累

我们大家都明白厚积薄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要想提高语文能力,就要注重语言、语感的积累。虽然我们的学生,使用的是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材,但整体而言,我们学生的汉语文素养与汉族学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是到了高中,但阅读有困难,口语表达不清楚、不规范的不乏其人,作文中病句连篇的现象更是司空见惯。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机械的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教参建议确定教学目标,而应从语言学习的规律出发,充分利用作为课文语言高度典范的优势,指导学生诵读,在诵读中丰富词汇和语言形式,在诵读中把握口语表达的停顿、重音、语调和速度要求,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在诵读中让学生明白如何把话讲得清晰、正确,用语贴切、得体。同时还应要求学生在涵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经典性的篇章,并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以此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而对于文中那些富有哲理、充满诗意的段落、句子还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一些仿写训练,这样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语言形式,增强语言感悟能力,还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重视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对于开启学生智慧,提高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阅读方法的缺乏长期以来严重影响了藏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笔者认为藏族学生汉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感知、理解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能力,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要结合课文思想内容及表现形式的理解,将阅读各体文章的思路艺术地展示给学生,这样使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思维的方法。具体说,就是要通过“个体”的篇章的阅读,掌握阅读同类文章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又要注意到各体文章的阅读的思路及所使用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如阅读叙事类作品多用形象思维;理解议论性文章多用抽象思维。阅读小说作品,一般应从情节入手,并结合作者创造的典型环境完整地理解人物形象及人物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及艺术特色;阅读散文,则要从理清结构线索入手,领会作者的情思,把握文章的主旨及写作技巧;对诗歌这种体裁的作品,则往往要从诵读入手,品味语言的魅力,通过想象、联想再现诗的意境,进而体会意境的蕴含与表现形式。当然,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一致性,如不管是阅读那种体裁的文章,其实质都是要搞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要这样写”的问题,也都要用到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的思维形式。因为要理解文章,就需要对其各构成部分乃其所包含的语段乃至句子或词语进行具体的剖析;要总结要点,提炼中心,也需要对文章的整体或部分进行抽象概括;而要找出事物间的普遍规律或认定文章在思想蕴含、表现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就要借助对比;要对课文的社会意义及艺术成就进行评价,就要用到判断;要由已知到未知,探索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就要善于推理,诸如此类,既是思维训练,也是语言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思维的方法与规律,学会如何阅读,才能够“自决疑难”、“自探高精”,“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叶圣陶语)。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语言。为了切实提高藏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环境。采用《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这些正是时代所需要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将教学活动看成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探讨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点拨。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应以相应的方法点拨,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点拨之妙,次在得“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及时了解学生思维状态,在学生思维发生梗阻或偏离时,要抓住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

课堂教学目标它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而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因此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师决不能忽视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英语教学中学习困难生的转化    下一篇: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任务型教学的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