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生物论文

中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浅探

所属栏目: 生物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生物,在中学阶段是一门必修科目,并且在众多的科目中处于“副科”的地位。由于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处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发展。

【关键词】 生物教学     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分。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激发创造能力;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成效,更加轻松,提高学习的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国对新世纪的中学生提出的了“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面对新课程的实践与推广,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积极思维、主动学习,就变得异常重要,这也是生物课的关键所在。

一、幽默导课,谐趣顿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端就是新课的导入部分,精心设计的导入能牵动学生的思绪,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

对初一新生第一堂课“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可以来段精彩的 开场白:讲神秘的奇异花草:会捕食昆虫的猪笼草,澳大利亚的能预报天气的“极雨花”。动物的一些特殊行为:壁虎的断尾逃生、黄鼬释放臭气来防御敌害。以及生物的发展前景:克隆技术(克隆羊——多利),转基因技术…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再如,在生物课里“遗传和变异”一章,讲解时,开场白就能这样讲:“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姚明长得那么高,而我却长得这么矮小?现在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自己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学生们听了我这么一讲,学生全都笑了,学生兴趣也上来了。采用导课时的幽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原本注意力分散的学生,也回心转意了。进而让课堂的新课导入先声夺人。使学生感受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只有打破旧有教学模式,引进探究、合作、情境、实验等多种新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引入探究式教学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真正实现探究式学习,学生必须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体现,首先是学生对所学内容要有浓厚的兴趣,所以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也就是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生物本身的趣味性,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

如在“生殖和发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自己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结论,会倍感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的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互相依靠。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思考、对话、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如教学“观察鲫鱼外形特征和内部主要结构”时,将学生分成4组去做“探究鱼的各种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的实验,每组按不同的要求去探究:第一组,剪去背鳍和臀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背鳍、臀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二组,剪去尾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尾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三组,剪去胸、腹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胸、腹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第四组,剪去所有的鳍后观察其游泳状况,分析鱼鳍在游泳时所起的作用。各组得出结论后向大家汇报,再组织学生在组间交流观察。在实验过程中,人人有事干,个个有收获,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师生角色得到了转换,教师仅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安排,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其中,还能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难适当进行引导,更多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火花。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消除了过去学习中的紧张、枯燥、厌烦的情绪,体现了学习的“易”、“趣”、“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3、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强调创新性情境教学,就是要重视生物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激发创造能力。因此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创设“悱愤”情境,是活跃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的良好途径。

比如生物绪论课是生物全课程的导言,这一课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愿望,为此,我想办法使绪论课变抽象为形象直观,我就试着将生物实验室布置成“展览馆”,绪论课带学生参观实验室,当同学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挂图,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标本,千姿百态的动植物模型,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犹如迈进了“生物王国”,既兴奋又新奇。在这种环境中,我随意提出几个问题,如:树叶为什么是绿的?而且正面绿色比反面绿色深些?恐龙为什么会绝种?鸟为什么会飞而人不会飞?我们有什么办法比鸟飞得更高?等等。这样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便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也可以向老师提出各种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在学生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因此,在实验中突出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配合教材内容,补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实验;增加实验内涵,拓展实验外延;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让自己设计实验……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操作的传统观念,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较好的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根据初一植物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各式各样的根培养出来之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又如,在了解了植物分类之后,查找资料,动手为校园内的植物挂牌。一走进校园的师生们就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一种自豪感由然而生。

5、渗透愉悦教学

愉悦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悦中获得知识,在愉悦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悦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成语、儿歌、谜语,通过比喻性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对生物学知识产生亲切感、真实感,对基本知识理解得就会更深刻一点,记忆得也会更牢固一点。如:在教学中可把“植物体”比喻为“学校”,把“细胞”比喻为“学生”。上课时,教师可作这样的解说:在学校,学生是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活动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而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如果没有学生的活动,就不会有学校。由此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学生是构成学校的基本单位”。通过上述比喻性讲解,进而使学生理解“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又如:在讲变态发育一节时,用谜语:“姑娘真勤快,专门吃青菜,成天吐银丝,供人做穿戴。”来说明蚕的生活习性、特点和经济意义。这样,既紧扣书本知识点,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中“游戏、思考、课外阅读、课外探究、探究、讨论、实验、观察”等多个栏目的直观性,采用讲、做、议、练多种形式,寓教于乐,使课堂教学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在《论语 子张》中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有疑点,才有思考创新。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设疑、释疑,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技巧,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讲授“蒸腾作用”之前,先提问:“大家都知道,种庄稼是要浇很多水的。有人统计过,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200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这些水分有什么好处?”如果学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动,那就提供另一个题材:“据统计,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必然引起学生思考:99%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经过讨论、猜测,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转变成了其他物质,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体外。问题又来了,“这些水分不是被浪费了吗?植物为什么不少吸收点水分呢?”教师只要善于把握,营造问题,鼓励质疑。在摆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会非常强烈,对对立的双方中的一方,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联系社会、生产实践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它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例如,讲“食物的热量价”时,我给学生搞了一顿午饭的营养配餐。提供的热量大约1100千卡。本着每顿饭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但脂肪含量要低的原则,在蛋白质中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各占一半,动物蛋白中肉蛋 白和鱼蛋白各占一半,以达到各种氨基酸种类互补,保证八种必需氨基酸的摄入。同时食物中要有一定量的蔬菜,保证维生素的供给和充分发挥纤维素清扫肠道的作用。当我把食谱公布以后,群情振奋,学生们几乎欢呼 起来。

再如,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补充了世界及我国的人口状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内容。特别增 加了人们认识较晚的噪声和电磁波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更为全面。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种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错误作法,如讲述森林的作用后,引导学生认识烧树叶的危害,以唤起学生的生 态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利用多种媒体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能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如讲“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时,应用计算机教学,就能直观地将人体的器官形象地、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足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我们要尽力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高尚情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强化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最终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生物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学教与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生物》(课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生物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海明.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走进课堂    下一篇:将合作学习渗入中学生物课堂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