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巧用信息技术 精彩语文课堂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8-1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周栽良 胡宅乡中心学校

  随着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教学领域也由于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崭新局面,尤其是多媒体这种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视频、声响、音乐等多种信息符号于一体的功能,以及灵活快速地综合处理和控制信息的特点,更显示出现代高科技应用于教学领域的强大优势。下面以小学语文教学的视角,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利用课件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多媒体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录像带,把学生带入小女孩所处的社会中,感受到小女孩的美好向往,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使孩子善良的童心得以表现,为书中的主人公的命运所悲哀,为她的美好向往而感动。

  2.激情练笔,读写结合。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必须转化为运用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练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的时候,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针对性练笔才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如教学《春游》这课习作训练时,我先复习《秋游景山》的写作方法,再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春游情景,然后出示用数码相机拍摄并经电脑处理的春游图片,有远景的、有近景的,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看到熟悉的再现画面,又经激情讨论,个个跃跃欲试,这样不到二十分钟,多数同学完成了四、五百字的习作。

  二、运用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五彩池》一课,课文中描写的是四川省藏龙山美丽神奇的五彩池,学生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跟随作者来到“人间的瑶池” 。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播音员动听的朗诵,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五彩池那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时而为水池的繁多而惊叹,时而为五颜六色的池水而惊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藏龙山,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触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又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对那个时代没有形象的了解,对课文的表述只是停留在文字意义,在教学中,我开篇就运用了录像播放课文,用极少的时间,把同学带入到课文情境中去,并在接下来教学中加强语言的渲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得到保持,到课文讲解五壮士英勇跳崖一段时,用电脑课件回顾影片中的片段,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融入到情境之中,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2、突破教学难点

  有的课文光靠老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理解,而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如《小马过河》一课中,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小腿。小松鼠说河水很深,淹死过它的伙伴。小马通过过河却感到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是为什么呢?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呈现了一幅老牛、松鼠、小马在河水中的图。学生看后恍然大悟:“噢,我明白了!原来它们谁也没说谎,是它们个子有大有小的原因呀!”又如教学《火烧云》一文,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时,适时地调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片;在学习火烧云形状变化时,也适时地调出火烧云形状变化的演示录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再细读课文,对“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就有了深刻的了解。

  三、借助信息技术,训练学生能力

  1、训练思维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接所带来的便捷,对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实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在教《捞铁牛》时,就应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铁牛究竟是怎样‘捞’起来的,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可是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我们没有条件去重复这些事件,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演示,学生就能直观地感觉当时的情境,使这思维活跃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思维得到很好地锻炼。

  2、培养朗读能力。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通过对这些光盘的播放,不但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还为学生提供了朗读能力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如《海上日出》、《桂林山水》、《鸟的天堂》等优美散文的学习没有读是不能称得上真正的鉴赏的。对这类课文的教学应充分朗读,体悟作者的感情。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朗读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学生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写作的技巧,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实践证明,这是能促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迅速提高的有效措施,许多学生在首次听到自己的录音后,都十分惊讶地说:“啊!我的声音怎么会是这样的呢?”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提出改进的方案,再反复录音,反复比较,进步的速度往往是我们老师难以想象的。

  3、增强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提高言语能力,离不开对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因为运用,学生将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感到自身语文能力的差距;因为运用,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地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此外,在局域网内开展网上聊天,学生互发E-mail及开展基于BBS论坛的专题讨论,都是对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训练的有效方式。

  四、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语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

  1.网上阅读,丰富知识

  新课程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大量读写,读写结合。那么,如何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吸收量,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阅读总量剧增,背诵课文增多,阅读速度加快,最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人文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知识的获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看见,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二从记忆持久性看,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现场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由此可见,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网络作文,提高水平

  重视了读,也不能忽视写。因此,写作教学方面我在课程整合中也做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看情境讲述或看情境写话。利用多媒体软件的友好交互界面和多媒体的超文本结构,采用网上互评、互议、互改的方式,让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提高鉴赏能力及写作水平,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比如,学生在上描写景物的作文课时,我让学生上网自由搜索,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点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料等。像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野生动物园、黄山、故宫、颐和园等旅游风景区都有自己的网页。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写出了很多高水平的文章,收到了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

  另外,我还进行了先拼图再编故事的尝试。首先,我出示一些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拼图,图拼好后,让学生看计算机配乐讲故事。最后,我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写故事。为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告诉他们,故事的内容可以是拼图的内容、隐藏的故事、蕴含的意义,也可以写由这幅图产生的感想和联想。这样,学生有较多的写作自由。习作过程中,我允许他们找朋友讨论,引导他们借鉴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佳词妙句。巡视时,我不断表扬、鼓励学生,营造了宽松、愉悦的写作环境,这样,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纷纷写出了富有奇思妙想的作品。

  3.网上搜集,开阔视野

  网络教学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开始逐步打破校内与校外的课程资源界限,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有了载体。如在学完李白的《赠汪伦》后,我让学生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收集李白的其他诗。学生们如鱼得水,纷纷利用平时所学,上网搜集资料,有的学生下载打印有关诗文,如《夜宿山寺》、《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山中问答》等;有的学生还搜集到了几首送别诗,如《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这一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完全超出了我最初的设想,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学习的独特个性。

  总之,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精彩语文课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新作业”的尝试与探索    下一篇: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