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浅谈对研究性学习的几点认识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02-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随着“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进一步阐扬,经过不断的理论碰撞和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研究性学习”已被广大教育同行们所重视。

  研究性学习是全新的内容,作为一门新课程,我们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激情外,还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题,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及“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不要追求学术性,系统性、知识性,不要强调学生掌握了多少概念、定理和结论,而应该更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发挥和自觉投入。不编写和使用教材,不追求统一结果。按照词典的解释,研究是以探索事物真相、性质、规律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高级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或特征应该与研究相关,应该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研究的本质或特征。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创新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更关注“创新”的探索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尽管有时候不能解决问题,但这种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研究性学习在对小学3—6年级的学生而言,更是学习的一种体验过程,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激发起对科学和社会问题探究兴趣,养成良好的心理倾向。总之研究性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其次,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源不能依赖书本。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生活,应是真正的,而不是假设的。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源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中,而不是依赖现成的课本。研究性学习的概念也指出,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因此,在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发掘资源。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 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柑桔”“茶油”等特产为研究内容,进行选择研究。
  再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课时可分散使用,更宜于集中使用。该课程组织形式已不再是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而主要以学生小组为活动单位。尤其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的活动组织应以教师带领下的集中活动,或者教师能够监控范围内进行。学生的活动场所已不再固定在校园内,教室里,而是离开了教师的视野所及范围,在更大的空间内流动学习。但不论活动方式如何,都要做好组织工作,注意安全,活动地点以校内、家庭和社区为宜。
  第四、研究性学习不应与接受性学习完全对立。因为研究故然是创造,但研究的基础却是继承,是充分学习、借鉴前人积累下来的研究结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在组织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时,不但要激发他们积极 探究的主体精神,还必须指导他们学会利用社会和他人的认识成果,学会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攀登。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中期研究报告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生学习社会的兴趣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