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信息技术论文

小议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

所属栏目: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称谓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此乃体现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替代性的首要保证;其二、具备精湛的“专业杀手锏”,此乃体现个人能力素养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标识。二者相得益彰,方可锻造出属于你的熠熠生辉的信息技术课堂。

  曾几何时,笔者有机会秀了几节课,发了几篇文,露了几把脸,获了几次奖,竟有些飘飘然,天真地以为信息技术教师想“出人头地”并不似预想之艰难。直到不久前参加过江苏省第二届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其“痛苦”的过程与遗憾的“成果”让我喧嚣的心态顿时冷静下来,也让我们参赛者普遍体会到自身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为此,行就此文,既是对自我行为反思的一份总结,亦是对有相似经历、心态的同行们一种勉励。

  回顾此次大赛,共设置如下四个考察环节,分别为:一、赛前准备:教育博客、自荐一节录像课(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撰写教学设计与说课:现场抽题,限时撰写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只可携带教科书及配套教参);四、评课:现场观摩一节视频录像课,限时完成评课稿。以上环节基本涵盖信息技术教师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若想不留遗憾,圆满完成这些任务着实需要相当功底,正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下面笔者将针对这四个环节,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谈谈自己的所失、所得。

  一、三天打鱼,还需两天晒网

  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勤于“鱼”,即勤汲取教学养分;更要善于“渔”,即善反思教学言行。“好记性莫如烂笔头”,课堂内外,当脑海中“迸”出一些教学火花时,我们应及时将这些“智慧火花”记录下来,并趁热打铁将其整理成文,不然这些好点子、好想法很快几被忘却,事后再想完整回忆将十分困难,而教育博客则为记录行思的良好载体。可真正将“写博”作为一种教学行走习惯绝非易事,懒惰、无法坚持是我们更多人的通病,我们会想各种借口安慰自己,让博客“冰封”,与此同时,我们的教研状态也将“冰封”,进而导致在处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上“多了一分盲目,少了几分理性”。我们抒写“博客”,不在乎热闹的人气,更在于让其成为反思教学言行的持久动力源泉。

  除不断抒写教学人生外,信息技术教师还需精心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精品课例库。比赛环节中需要提交一节45分钟的教学视频课及相关教学设计,笔者从自己积累的教学设计中挑选一则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表格信息加工”课例,该案例曾获得校内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扬州市市直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奖项。可此案例在专家评比中却引发很大的争议,问题焦点集中指向教学设计中对“实践任务中如何穿插基本技能讲解”的处理手段是否得当。事实上,在此案例设计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尝试,即针对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无章可循的现状,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设计了一个技能图谱,目的是希望在学生脑中烙下相关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当得知此点遭受非议时,我感觉不被理解。可事后再当我“冷”观此教学设计时,竟渐渐看出却存在不小的问题,让人分辨不清是一堂偏理论新授课、还是重技能实践课,理性告诉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应分为两个课时处理,效果要好很多。这就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好的教学课例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当我们设计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课例后,不要奇货可居,而应将其与众人分享,尤其需向专家名师请教,请他们“把把脉”,这样利于我们对课例的认识更为全面、客观、理性,而不是靠“拍脑袋”形成的。

  以上所述论及某课例的“质”,而对于课例积累的“量”,我通过阅读其他参赛选手提交的教学课例,我们发现大多涉及“表格信息加工”这一环节,这从某一方面说明该课题确有文章可做。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精品课例应涉及本学科的各个方面,至少在每个模块、每个章节都能创设出若干精彩的精品课例,当然这需要不断的坚持、思考才能获得,正所谓“三天打鱼,还需两天晒网”。

  二、 既做“螺丝钉”,也做“万金油”

  我们常说,教师教给学生一滴水,自身得有一桶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既要立志成为钻研具体某项领域的行家,即“螺丝钉”,也要努力具备融汇各个领域的杂家,即“万金油”。

  “螺丝钉”,突出一个“专”字。其一是针对教育对象中存在部分学有余力的信息技术爱好者而言,我们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致力于相关教学研究,如:信息学竞赛、机器人科普活动等,进而对其进行指导与培养;其二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我们不能将目光仅局限于应对学业水平测试,而应适时在教学任务中设置一些 “跳一跳,够得着”的任务,这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自身素养的一种提升。譬如:此次比赛中提及“如何在Excel中将工资条记录集逐条打印的任务”,这是一道颇具现实意义的不“偏”不“怪”的难题,该题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目,这就提醒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己还需多钻研。

  “万金油”,突出一个“广”字。其一是针对面向全体教育对象的信息素养培养而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需时刻保持对行业领域相当的敏锐性,吹拉弹唱皆能“耍一耍”,这样的课堂才能妙趣横生,学有余味;其二是针对如何保持学科知识与技能体系的全面性而言,随着江苏省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的推行,相当多的学校似已掌握最佳的“方案组合”,即:必修 + 网络技术应用,而本模块的“超纲内容”、其他模块则被“无奈”的打入“冷宫”。而此次大赛主办方设置的试题却涉及高中几乎所有选修模块的基本内容,譬如:程序设计中的常用算法——穷举法、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Flash —— Action语句、网络技术应用中的网页CSS、信息资源管理中的SQL语句等等。若要完成这些题目,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是有一定难度的。之所以设置这些,并非是要一味难倒我们,正如赛前省教研员李生元老师所言,此举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给省内其他同行带去一个信号: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对于设置的各个选修模块,我们至少自身要加以内化,并适时渗透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来”。

  三、 巧妇也为“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即为教学中被旁征博引的案例。设计一篇立意新颖、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教学设计是我们教师基本功的重要体现,笔者深谙此理,故在平日课堂教学中不敢有所倦怠,力求上出“让自己满意,更让学生满意”的课。

  然而,在此过程中,就我个人而言,常常陷入一个误区:一味迎合学生口味,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片面追求“点”的新奇,忽视核心知识体系。进而导致一节课的准备周期甚长,相当多时间被花费至在网络中寻觅“逗趣”学生的“关子”上,而真正用于对某个知识点进行适当引导、设计的任务能否让学生举一反三则顾及不多。最终在此次比赛中的现场撰写教学设计环节,让我狠狠地“栽了跟头”。

  回首比赛现场,我抽取的题目是算法与程序设计章节的“分支结构—第二课”,要求任务举例中须涉及“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按理讲,对于有过参与信息学竞赛培训经历的我而言,设计这样的课例是相当有把握的。可由于平日设计过程中不经意间习得的那些不太“好”的习惯,使得我在设计之时,片面追求新颖,在分支语句导入上“转悠了一大圈”,其间涉及的一些引例由于无法全然记清,又无从上网求证,故显得“苍白无力”,另在具体剖析利用分支语句解析一元二次方程式时,竟为抓准本课中的重点与难点,即:利用“嵌套的分支结构”,分析二次项系数a 和 delta 之间的不同组合,进而得到方程的解,而笔者仅仅对delta 进行了“单维”讨论,实乃遗憾。

  但同时,我更要感谢这次比赛,让我一下子跳出以往备课的窠臼,至少让我明白真正好的教学设计首要能抓住一节课的核心知识加以细致入微的阐释,而教学中选用的案例则是为教学内容服务。赛后我也将努力尝试如何利用简洁的案例将同样的知识讲清楚,而不失乐趣,正所谓巧妇也为“无米之炊”。

  四、 会“上课”,也需会“评课”

  “会上课”,大多数教师已不是问题,可“会评课”,则不是多少人能真正具备的。尽管平日我们也参加过不少校内、市直范围的公开教研活动,但往往轮到自己发言时,常常表现为无章法可循、“东一榔头西一棒”,甚或“哑然失语,不知所云”。直到有机会置身于一些省内、国内的优质课评比现场,切身感受到那些现场课、视频课被教育专家们分析地鞭辟入里,令人叹服、信服。诚然这需要相当的学识积淀,但是否掌握科学的评课方法也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只有心底清楚“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是一堂‘好’课”,才能脚下践行“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

  不得不提的是比赛中还出现一个小插曲:主办方“特意”给我们这些高中选手提供一堂初中教师的录像课,无形之中让我们的评课栏目多了几分“考验”,即:是否关注初高中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这也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一个期望: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学能手应具备对信息技术学科在各种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目标、内容的整体理解。

  五、 耐得住寂寞,心态决定一切

  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已渐行渐远,但留给我们的绝不仅是单薄的奖次与排名,更有意义的是厚重的经验与感悟。作为一名立志终身投入信息技术学科的年轻一代教育工作者而言,未来的路还很远,我们需静下心来,戒骄戒躁,扎扎实实地先将各项基本功练就好。正如我所敬佩的江苏省信息学金牌教练曹文老师所言:“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耐得住寂寞从事自己的事业,板凳要坐十年冷”。确然,“空中楼阁”固然壮观,但终归“昙花一现”,我们需要的是“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的毅力与心态。

  以上即为笔者结合此次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对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阐述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共同进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与技巧    下一篇:浅谈LOGO教学中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