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其他论文

图书馆宣传服务校园文化途径之探析

所属栏目: 其他论文  更新时间:2019-10-21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随着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以及终身教育理念的确立,图书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成为人们学习进修的重要场所,而且它的休闲娱乐功能进一步显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大力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反映,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人民素质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学校图书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将来的学习、成才和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图书馆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可见一斑。
 
  但是目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学习和考试上,肯光顾图书馆的人较少,再加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图书馆的考核大多停留在图书馆的硬件配置及借阅率上,导致大部分图书馆的功能以借还书为主,它的教育和宣传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作为当代图书馆,低层次的服务已很难彰显其价值,很难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学校图书馆只有顺应时势,充分发挥其教育宣传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宣传工作就是指图书馆利用各种方式方法,通过声、视、报、刊等各种媒介以及板报等诸多介质,多渠道地传达图书馆的信息,将图书馆的性质、社会职能及其开展的一切服务活动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并加强图书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以引导公众阅读倾向及行为的工作。[1]图书馆宣传不仅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学生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学生的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任用;同时,它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优美和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观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2]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满足于借还书和阅览功能,更应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和学校其他部门通力配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以笔者的工作体会,觉得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加强馆藏资源宣传工作。图书馆丰富的藏书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去,由于宣传不到位,很多书刊被束之高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些学生出于好奇,到图书馆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部分原因在于对馆藏的陌生,由于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或者不知如何利用图书馆,导致部分同学阅读兴趣降低。因此图书馆员除了做好借阅工作以外,还应整理、宣传馆藏资源,真正让每位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例如对于馆内原有图书,应做好图书的分类、导读工作,对于到馆新书,应做好新书推荐发布工作,可利用宣传橱窗,也可利用图书馆网页;也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有意识地做好特色资源的归纳宣传,如我校根据美术体育特长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此方面的馆藏建设,充分地满足了特长生学习和休闲的需要。另外,我校对每一届高一新生都会进行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一开学专门用两节课时间向学生介绍图书馆的概况、功能、书刊检索方法等,然后带领学生到馆参观,实际体验借阅流程、书刊分布状况、书刊查询方法等,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让学生热爱图书馆,为以后利用打好基础。以上对馆藏资源的宣传以及对学生进行的利用图书馆的教育,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促进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加深学生和学校的感情,从而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二、开设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是增加知识、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一个没有阅读氛围的校园是没有生机的校园,一个不热爱阅读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据报道,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停留在个位数,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种现象使得国人的素质提高较慢,导致国家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步伐。因此学校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责无旁贷。要达到此目的,唯有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指导,此项工作由语文老师来承担更为合适。如我校每学期都会在阅览室开设此课,老师可根据语文课的进度,让学生对相关书籍进行精读,以更好理解课文内容,增加相关知识领域,从而提高学习语文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泛读,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以达到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之目的;还可以针对某些材料,向学生传授实用的SQ3R读书法,SQ3R分别是浏览、提问、阅读、复述和复习。(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浏览,指书本的内容是什么?提问包括:①、我想知道的是什么内容?②具体在书本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相关信息?阅读指本书是否包括了我需要的信息?复述指我学习到了什么?复习包括:①、有没有找到想要的图书?②我应该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③、接下来应该深入阅读哪些材料?[3]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校园文化的品味。普通高中面对高考的压力,大部分时间花在文化科目的学习,成天进行着枯燥乏味的题海战术,这样不仅很难提高学习成绩,而且造成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这对提高人才的质量是很不利的,也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图书馆应想方设法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活动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在个人既有的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以人的遗传素质为例,列昂节夫指出:“人的个性的现实基础不在他原有的遗传程序表中,不在他的天赋素质和欲望深处,甚至也不在他的后天获得的熟练程度、知识和技能中,而在借助知识和技能实现的活动的系统之中。”[4]如我校图书馆每学年都会结合国内外时事,在全校布置相关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活动伊始,向学生推荐馆藏的相关书籍,一些学生踊跃到馆借阅,借阅率大幅提高,收齐作品后,都会及时进行评比发奖;还有我馆每年都会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和学工处合作,在全校开展网络读书征文活动;我们还创建学校读书社,由图书馆老师负责,在全校进行宣传,让学生了解读书社的活动方式,对报名参加的学生进行一些培训,使其知晓活动的程序,然后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活动,如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益匪浅,不仅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也培养了交往能力,增进了友谊;我馆还会就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身上的共性问题,请校内外的专家开设讲座,让学生澄清错误的认识,形成正确的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我们还会组织学生到公共图书馆或博物馆参观、学习,以让学生吸取更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以上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提高,素质和能力也不断提升,也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积极、健康、有益的元素,整个校园呈现一片勃勃生机,满眼都是和谐的景象,为学校向深度发展贡献了力量。
 
  四、加强对图书馆员的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它是关乎一个组织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及现代教育制度的逐步完善,学校图书馆的功能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要求由原来的信息储存中心转变为信息发布中心,且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新变化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馆员只有与时俱进,顺应变化,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馆员的学习组织是校内学习型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内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发展,不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本身也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构建优良校风,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必将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学校图书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通过馆员的努力,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进一步显现。面对教育向纵深发展,以及人的多元需求和校园文化内涵的不断拓展,图书馆只有冲破自身的限制,提高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拓宽服务领域,才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贡献正面的、积极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教育装备与勤学管理中心编著。中小学图书馆管理与服务(M)。第1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     张树华,王京山,刘绿茵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第1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3.     (英)加文·费尔贝恩,克里斯托弗·温奇。阅读、写作和推理 学生指导手册(M)。第1版。邱枫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     (苏)列昂节夫。活动、意识、个性(M)。李沂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5.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f_p24Wd_qteqph
 
  [1] 张树华,王京山,刘绿茵等。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信息服务(M)。第1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160
 
  [2] 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ff_p24Wd_qteqph
 
  [3] (英)加文·费尔贝恩,克里斯托弗·温奇﹒阅读、写作和推理 学生指导手册(M)﹒第1版﹒邱枫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19
 
  [4] (苏)列昂节夫﹒活动、意识、个性(M)﹒李沂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36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图书馆管理    下一篇:让阅读课成为语文腾飞的翅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