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校规章制度

教师在学生心理卫生上的职责

所属栏目: 学校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14-12-25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发展学生健康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情绪、情感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各种消极情绪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构成不良心理品质的成分。所以发展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1、关心和满足学生在学习、娱乐等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地理解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避免因个人不恰当地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消极情绪。
  2、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丰富而健康的情感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学生精力旺盛,如果不善于引导,过剩的精力就容易释放到有害方面去。
  3、加强学生意志的煅炼,增强对挫折的抵抗力。重视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从具体行为习惯和一点一滴抓起,提高他们自我调节和控制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某些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性格如抑郁、多疑、善嫉、孤傲、粗暴、胆怯等,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热情机智的引导他们,在培养学生良好性格的同时,不良心理也就会得到预防和克服。
  二、建立良好有序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热爱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有序稳定而愉快的学习环境,造成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班级气氛。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进步也很快,但不能持久。因此要精心设计、有效的组织教学,善于引导全体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文明观念、道德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以树立其自信心,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有得到教师和同学“赞赏”的机会,这对形成他们健康心理有重要意义。
  三、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
  弗兰西斯?培根说过: “ 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行走。 ” 学习也是如此,采取违背学习规律的方法,必然导致长时间、低效率为主要特征的学习负担,通常认为学生课上注意力分散是因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体现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放胆放手,让学生学习、讨论、交流收获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不断渗透学法,要学中有法,学后会用法。让学生在发现和创造中产生成就感,在不断“成功”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心理。
  五、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质量的检查、记录、评定来监督学习目标的完成,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调动学习积极性作用不同,而有些学校推出的优异、优秀、优良、良好、合格、合格待努力六层次综合评价体系,则颇受欢迎,究其原因是因为综合成绩评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日后努力的方面,缓解压力,继而以自己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进步鞭策自己不断努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不至于因某一段时间、某一学科比别人稍低一分而感到抬不起头来,产生自卑心理。课堂上对学生的适当的表扬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渗透审美教育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和艺术化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跃进到一个新境界的标志。人的活动有实践、理论和审美三类,审美活动是情感化的活动,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激发学生情感并使之获得解放,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在浩淼的“美”的海洋中感受心灵的轨迹。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追踪研究了30年,发现他们后来有的成为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有的却变得穷困潦倒,流落街头。分析结果表明,他们结局不同的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心理品质的差异──尤其是意志品质方面。成就大的人具有自信、自强、谨慎的品格,有坚持性和抗挫性的能力。心理学家还发现富有创造性天才的人物比终日烦恼、忧郁的学生更能提出新颖的见解或找到正确的答案。不健康的心理往往会带来种种负效应,使人的聪明才智受到压抑,给学习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作深刻的说理和运用学生周围大量的正反事例及时的分析不良心理可能造成的危害。要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用自信战胜自卑,以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等良好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缓解学习的重负,寓学于乐,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教职工婚假、生育假等的有关规定    下一篇:教职工年度考核评分细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