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活动”情境的创设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7-01-1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教学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通过营造良好的语言活动情境,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语文活动中更好的建构和完善自身的语文素质,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活动化教学的思想,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以优化“语文活动情境”为切入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探索: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自豪感。

  教学时,可根据课文所指的场面,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学《开国大典》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感情饱满的语言导入课题: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日子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必须铭刻在心的!因为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就是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的日子!接着板书课题,引导解题:“开国”,创建国家;“大典”,重大的典礼。然后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镜头,把学生带进感人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气氛中,领略到开国大典的盛况,受到感染和熏陶,并启发学生领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时,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问题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如:教学《白杨》一文时,当讲到“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么?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句话时,我先引导学生朗读,然后把自己设计的一幅投影片打出来,让学生边看投影边展开想象:“爸爸的心意到底是什么?”

  学生一:爸爸要孩子们向白杨树学习,不怕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

  学生二:爸爸在担心孩子们今后的生活,新疆条件那么差,他们能在这样艰苦的地方生活下去,长大成材,为祖国作贡献吗?

  学生三:爸爸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同时,表明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决心。

  然后我再一次让学生讨论,哪种意见比较正确,为什么?这次大部分学生认为第三种较合适,因为他们从投影上看到此刻的爸爸凝视窗外,默默地沉思着,他们想象到爸爸从白杨树想到了自己,又从自己想到了那些边疆的建设者……所以说第三种意见较合适。当学生回答完成后我马上加以肯定,并向学生指出:展开想象就要抓住一点或一个方面,体会其中的意境,否则就容易变成空想、乱想。希望你们多展开合理的想象。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理念指导下的探究学习    下一篇:在吟诵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推荐资讯